美國科技公司感受到中國關稅的壓力:BBC;特朗普的重大賭注:美國人將忍受經濟衰退以恢復製造業:NY Times;雪教會我們的街道設計:BBC:六度解析20250313

https://youtu.be/6Dlx3TGnhNM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的六度解析節目!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美國科技公司面臨的挑戰,特別是關於特朗普政府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的影響。這些政策不僅讓許多創業者如Deena Ghazarian陷入困境,還讓整個行業的供應鏈面臨重重壓力。隨著關稅的上升,消費者和企業都不得不承受價格上漲的後果,而特朗普的貿易戰策略更是讓經濟前景變得更加不確定。

不僅如此,我們也會探討特朗普的經濟賭注,看看他是否能夠真正重振美國製造業,以及這對普通美國家庭的實際影響。隨著各國的報復性關稅和不斷增加的經濟挑戰,我們還將分析這對全球科技產品價格的潛在影響。

此外,我們將觸及一個意想不到的主題:雪對城市設計的啟示。透過「Sneckdown」的現象,城市規劃者們正在重新思考如何設計更安全的街道,這不僅關乎交通,更是提升城市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

請大家繼續收看詳細內容!

我們根據BBC媒體內容進行的整理報導,並且可能加入了我們的信息與分析,完整的原文請看BBC

在2019年,Deena Ghazarian剛剛創業一年,她的公司Austere專注於高端音視頻配件,主要在中國生產。那一年,她興致勃勃地與幾家大型美國零售商敲定了供應協議,正準備大展宏圖,然而,當時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像一陣突如其來的寒流,讓她的商業藍圖瞬間凍結。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25%的關稅,這意味著每一根電纜,每一個小小的零件,都要額外支付這筆費用。對於一個初創公司來說,這無疑是一道晴天霹靂。

“我真的以為我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創業又結束,”她回憶說,語氣中依然帶著一絲震驚,“我花了這麼多時間、金錢和精力,卻被這樣的事情打了個措手不及,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儘管Austere最終咬緊牙關,艱難地渡過了難關,但如今,許許多多的美國企業正徘徊在類似的十字路口。自特朗普在今年年初重新上任以來,他再次揮舞起關稅大棒,提高了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這次的幅度更是驚人,達到了20%。不僅如此,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產品也未能倖免,被徵收了25%的稅,雖然部分稅率被推遲到4月生效。

特朗普宣稱,他希望通過這些強硬的措施,迫使這些國家加強對非法毒品和移民湧入美國的打擊力度,同時將更多的製造業帶回美國本土,以此來糾正他眼中不公平的貿易失衡現象。然而,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的關稅範圍更加廣泛,許多產品不再享有豁免。

例如,智能手機、桌面電腦和平板電腦等商品首次被列入了關稅清單,而其他商品的稅率也水漲船高。根據北美消費技術協會(CTA)副總裁Ed Brzytwa的說法,“美國進口商必須支付這些稅,而不是出口商。”換句話說,這些額外的成本最終將由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共同承擔。

官方數據顯示,儘管面臨重重挑戰,中國仍然是美國電子產品的第一大供應國,2023年的進口總額高達1460億美元。根據CTA的數據,當年美國87%的遊戲主機、78%的智能手機、79%的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以及三分之二的顯示器,都來自中國。這份數據無疑是一個有力的證明,表明中國在美國電子產品供應鏈中的地位依然難以撼動。

當然,許多像Austere這樣的美國公司,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就開始著手供應鏈的多元化,試圖將生產轉移到泰國、台灣和越南等國家。然而,這些國家在製造能力和專業技術方面,仍然無法與中國相提並論。它們在產業鏈的完整性、工人的熟練程度以及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上,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與此同時,特朗普現在又將矛頭指向了墨西哥,這個同樣是重要的電子產品供應國。雖然在關稅的影響下,美國國內製造業出現了一定的增長,但由於成本上升和更嚴格的法規,這種增長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

華盛頓特區彼得森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Mary Lovely指出:“是的,蘋果現在在印度生產一部分iPhone,而台灣的晶片製造商TSMC也在亞利桑那州擴張。但中國仍然是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強調,建立與新供應商的關係需要時間,而且成本高昂。這意味著,即使美國企業有意轉移生產,也無法在短期內完全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大量的研究表明,企業往往會將關稅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美國電子零售商Best Buy的首席執行官Corie Barry在本月早些時候表示,“絕大多數”的新關稅可能會“傳遞給消費者”,因為行業內的供應商利潤微薄。這句話無疑給了消費者一個明確的信號:未來的電子產品價格很可能會上漲。

早在今年二月份,台灣的宏碁公司就表示,由於當時對中國徵收的10%關稅,筆記本電腦的價格可能會上漲10%;而美國的惠普公司也警告稱,由於關稅的影響,公司的利潤將會下降。這些都是關稅對企業和消費者產生直接影響的例子。

Deena Ghazarian表示,她可能不得不在今年提高產品的價格,但她擔心這會適得其反。“有一個價格點,顧客對所提供商品的價值感到滿意,”她說,“一旦我超過那個價格點,我就開始失去顧客。高通脹已經壓縮了美國人的消費能力。”這句話道出了許多企業主的共同擔憂:在通脹高企的背景下,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大大提高,任何漲價都可能導致顧客流失。

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內,像蘋果這樣的公司成功獲得了產品的關稅豁免,而未來我們可能還會看到類似的情況。一些內部人士表示,特朗普將關稅視為一種談判策略,如果他能夠獲得讓步,可能會放鬆關稅,正如他在2020年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時所做的那樣。

然而,眼下的緊張局勢似乎只會不斷加劇。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已經誓言要對美國的關稅進行報復,而就在本週,特朗普還威脅要將加拿大鋼鐵和鋁的關稅加倍,但在最後一刻又收回了這一威脅。他計劃很快對世界其他地區實施所謂的“互惠關稅”,並在競選活動中威脅要對中國商品提高高達60%的關稅。

這可能會導致全球科技產品價格普遍上漲,因為如果中國被迫將製造業轉移到勞動成本更高的國家,這將對整個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此外,各國也可能會對進口的美國科技產品徵收關稅,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Deena Ghazarian表示,她對此感到非常擔憂,但至少這次她已經做好了準備。像許多其他美國企業主一樣,她在特朗普上任之前就提前大量訂購了庫存,並將其存放在東海岸的倉庫中。她希望這能夠幫助公司度過接下來的一年,直到她能夠再次“轉型”。

“這可能意味著找到更具成本效益的生產方式,或者做一些完全不同的事情,”她無奈地說。她感到沮喪的是,她不得不將精力集中在如何生存下去,而不是如何發展業務上。這種情況無疑阻礙了企業的創新和發展,對美國經濟的長期增長造成了負面影響。

我們根據NY Times媒體內容進行的整理報導,並且可能加入了我們的信息與分析,完整的原文請看NY Times

特朗普總統同時向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和歐盟發動貿易戰,這絕對是一場規模空前的經濟和政治豪賭。他押注美國人民願意忍受數月,甚至數年的經濟痛苦,以換取重振美國中部地區製造業這一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這無疑是一個極具風險的計劃。近來,特朗普承認,儘管他在競選期間曾自信滿滿地預測「我們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繁榮」,但美國現在極有可能正面臨由他的經濟政策所引發的衰退。然而,無論是在公開場合還是私下場合,他都堅稱,經濟和市場上的「小幅震盪」是為了將製造業崗位帶回美國所必須付出的微不足道的代價。

特朗普的政治盟友們也在為這項策略搖旗吶喊。副總統JD·范斯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特朗普總統的經濟政策非常簡單明瞭。如果你在美國境內投資並創造就業機會,你將獲得豐厚的回報。我們將簡化法規並降低稅收。但是,如果你選擇在美國境外建廠,那麼你就只能自負盈虧。」

回顧特朗普的第一個總統任期,他曾嘗試過類似的策略,但結果卻令人失望。2018年,他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對進口鋼鐵徵收25%的關稅,對鋁徵收10%的關稅,並聲稱這些關稅最終將為美國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儘管當時鋼鐵價格確實上漲了,全國範圍內的就業崗位也短暫地增加了約5000個,但在隨後的疫情期間,部分關稅被取消,導致該行業的就業人數回落至與關稅實施前大致相同的水平。

更令人擔憂的是,隨後的一系列研究表明,那些依賴進口鋼鐵和鋁的行業卻損失了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根據其中一項研究,損失的崗位甚至超過了75,000個。不僅如此,美國鋼鐵生產商的每小時產出也出現了下降,而整體製造業的生產力卻在不斷提升。

如今,特朗普試圖重啟的這場實驗規模更加龐大,涉及的範圍也更廣泛。那些針對美國製造商實施的報復性關稅,特別是歐洲對肯塔基州波本威士忌,以及在密歇根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等搖擺州生產的船隻和哈雷摩托車徵收的關稅,顯然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旨在特朗普的支持者們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製造痛苦。

這一切讓人不禁想起那些在工廠中辛勤勞動的人們,他們的命運因這些政策而受到深刻的影響。可以想像這樣一個場景:一位在鋼鐵廠工作的父親,為了養家糊口而日夜操勞,卻因為關稅政策的實施而面臨失業的風險。他的孩子們可能因為父親工作的不穩定而無法繼續接受良好的教育,這樣的故事在美國的許多地方都在上演。

特朗普的豪賭不僅僅關乎冷冰冰的經濟數據,更關乎千千萬萬個家庭的未來。美國人民是否願意承受這一切,為了重振製造業而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場豪賭的結果將會如何影響美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這將成為未來幾年中最重要的話題之一。

我們根據BBC媒體內容進行的整理報導,並且可能加入了我們的信息與分析,完整的原文請看BBC

在城市規劃的世界裡,雪,遠不僅僅是冬季妝點風景的精靈,它還是一位默默無語的導師,引導我們如何設計出更安全、更宜居的街道。這種奇妙的現象被城市規劃師們賦予了一個形象的名字——“Sneckdown”,指的是在街道交叉口悄然堆積的雪。當潔白的雪花在交叉口匯聚成堆時,它們就化身為自然的視覺路標,向我們揭示街道設計中潛藏的問題以及未來可以改進的空間。

想像一下這樣一幅畫面:當冬季的第一場雪翩然而至,整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被厚厚的、柔軟的白雪所覆蓋。行人和駕駛者在這片銀裝素裹的世界中穿梭,卻會驚訝地發現,在某些特定的區域,積雪的厚度明顯高於其他地方。這些區域,正是車輛本不應該駛入的“禁區”。這些“Sneckdown”現象,像一位沉默的智者,悄無聲息地提醒著我們。

這些“Sneckdown”的出現,促使城市規劃師們開始重新審視街道的設計理念。它們揭示了行人和車輛之間微妙的互動關係,也提醒我們,街道不僅僅是供車輛通行的道路,更是行人漫步、休憩的公共空間。當我們觀察到雪在某些地點異常堆積時,便能夠敏銳地察覺到這些區域的設計可能存在缺陷,或者行人可能需要更多安全通行的空間。

舉例來說,在某些城市的交叉口,駕駛者可能會習慣性地將車輛停靠在人行橫道附近,這種行為迫使行人不得不在車輛之間小心翼翼地穿行,無形中增加了交通事故發生的風險。然而,當積雪在這些區域堆積時,便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醒目地提醒駕駛者,這裡應該留出足夠的空間供行人安全通過。這種視覺提示,促使城市規劃師們認識到,或許應該在這些地點增設更醒目的交通標誌,或者對街道的整體設計進行調整,以最大限度地保障行人的安全。

在美國,許多城市規劃者已經開始充分利用這些“Sneckdown”現象,來指導街道設計的改進工作。他們會在冬季仔細觀察積雪的分布情況,並根據這些數據,對街道的布局進行精細的調整。例如,某些城市可能會選擇在交叉口增加人行道的寬度,或者增設更多的交通信號燈,以確保行人在過馬路時的安全。

此外,這些“Sneckdown”現象也推動城市規劃者們更加重視綠色交通的發展。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鼓勵市民選擇自行車和步行作為主要的出行方式。為了適應這種新的交通模式,街道的設計也需要做出相應的改變。

總之,雪,不僅僅是冬季一幅美麗的畫卷,它更是一位不可或缺的城市規劃顧問。通過對“Sneckdown”現象的細致觀察,我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街道的使用情況,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改善城市的交通環境。這不僅能夠顯著提高行人的安全性,還能夠全面提升整個城市的生活品質。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城市規劃者們對這些現象的日益重視,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城市變得更加友好、安全,充滿生機和活力。

謝謝大家收看六度探索!這是一個由科學家、經濟學家、媒體人、工程技術人員合作建立的新型媒體,網友與六度Ai參與、合作完成各種內容,這些內容不能作為任何決策或法律的意見。這是一個新型的試驗性媒體方式,我們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修正錯誤。網友可以參與討論,也可以向萬能的六博士提出你能想出的任何問題,六度世界網址是6do.world!請介紹給你的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