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布大計劃以修復其疲弱經濟並轉型為高科技強國:CNN;不具吸引力:Deliveroo 香港關閉將如何影響外送騎士?:南華早報;中國大陸投資者創紀錄購買香港股票以參與人工智慧:CNBC:六度解析20250311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的六度解析節目!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Deliveroo在香港市場的關閉對外送騎士的影響,以及中國經濟的轉型計劃。

首先,Deliveroo的結束服務對於許多依賴外送收入的騎士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創。譚源,一位在香港外送行業工作的摩托車騎士,指出Deliveroo的支付金額遠低於競爭對手Foodpanda和Keeta,這讓他們在接單時不得不做出艱難的選擇。許多騎士如他一樣,已經開始尋找其他平台的機會,以維持收入來源。

接著,我們將轉向中國,最近中國領導人揭示了一系列計劃,旨在刺激經濟並推進高科技發展。重點包括對人工智慧的重視與未來產業的支持,這顯示出中國對科技創新的期待。面對內部挑戰與外部壓力,北京的決策者們明白,必須採取果斷行動來引導經濟走向復甦。

在這些變化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到市場競爭與科技創新如何相互影響,並塑造未來的經濟環境。請大家繼續收看詳細內容!

我們根據《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媒體內容進行的整理報導,並且可能加入了我們的信息與分析,完整的原文請看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報紙)

譚源是一位在香港生活了五年的摩托車騎士,他還有一份全職的遠程工作,但他仍然依靠Foodpanda和美團的Keeta來補充收入。他能靠外送平均每月賺取港幣50,000元(約6,435美元)。不過,對於Deliveroo香港即將於4月7日結束服務,他並不感到意外,甚至用了“意料之中,無法避免”這樣的字眼來形容。

這位40歲的騎士解釋說,Deliveroo每單的支付金額明顯低於其他兩個平台,這直接導致了騎士們不願意接Deliveroo的訂單。隨著接單騎士的減少,送餐時間自然會增加,顧客的不滿也隨之而來,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譚源並未透露他全職工作的具體內容,但他顯然是香港眾多同時為多個平台工作的外送騎士之一。

Deliveroo是一家總部位於倫敦的在線外送公司,在香港市場已經運營了九年,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如今,他們選擇將某些資產出售給競爭對手Foodpanda,並鼓勵旗下的騎士們加入Foodpanda。Foodpanda是總部位於柏林的Delivery Hero的子公司,在香港的運營時間更長,大約有11年。隨著Deliveroo的退出,Foodpanda將成為Keeta在香港市場上唯一的競爭對手。Keeta則是中國最大的外送公司美團旗下的品牌,除了香港,也在沙特阿拉伯運營,並且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

譚源描述了他的日常工作模式:他通常在早上很早開始在紅磡和土瓜灣一帶送餐,然後再專注於他的全職工作。他對三個平台的支付金額做了比較,Foodpanda給出的價格最高,其次是Keeta,最後才是Deliveroo。當然,每單的收入還是取決於騎士與目的地之間的送餐距離。

為了更直觀地說明這一點,譚源舉了一個例子:上週五下雨時,他在Foodpanda上送了38單,賺取了港幣3,100元的附加費,而在Keeta上賺了港幣1,500元,但在Deliveroo上,同樣的情況下,他只能賺到港幣500元。“Deliveroo的支付根本不具吸引力。”他直言不諱地說,“上週五下雨時,它每單只提供港幣30元,而其他兩個平台幾乎是它的三倍。”

他还回忆起一个早上,在凌晨5点接到一单,支付港币90元,但食物的成本却远低于他的收入。“我能看到平台之间的激烈竞争。”他说。“我不确定他们是如何赚钱的,但作为一名外送骑士,只要订单的支付金额可以接受,我就会接单。”

谭源还提到了Keeta的一个优势:它不会因为骑士拒绝订单而进行惩罚,并且会继续分配送餐任务。在高峰时段,他每单可以赚取港币70至80元,而在其他时间,根据距离,他仍然可以赚取港币30至40元。相比之下,Deliveroo在大多数时间每单只提供港币30.12元,有时如果接受率较高会多一些。

他的同事,43岁的外送步行者阿尔文·吴,也分享了他的经历。他表示,他每天可以赚取港币800至1,000元。“Deliveroo在2020年和2021年疫情期间达到巅峰,但自从Keeta进入香港市场后,对我们这些步行者和骑士来说,一切都变了。” 吴说道。

吴表示,在正常的工作日,尤其是中午和非高峰时段,他每小时只能从Deliveroo接到一到两单,每单支付约港币30至40元。相比之下,他平均可以从Keeta和Foodpanda接到至少三单。他估算,每月有港币20,000元的收入来自Keeta,港币10,000元来自Foodpanda,而Deliveroo则只有港币1,500至2,000元。这些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Deliveroo在香港市场的颓势。

本地分析公司Measurable AI的数据显示,在Keeta进入香港市场大约一年后,2024年第一季度,它的订单数量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43%,超过了Foodpanda的37%,而Deliveroo则仅持有20%的市场份额。这一数据清晰地揭示了市场格局的变化,也解释了Deliveroo最终选择退出的原因。

在Deliveroo准备关闭之际,该公司也试图做出一些补救措施,他们呼吁旗下的骑士加入Foodpanda,后者将为外送步行者提供港币200元的奖励,并为使用交通工具的骑士提供港币500元的奖励,条件是完成前10单。

来自巴基斯坦的骑士阿万(Awan)在两年前加入了Deliveroo,他表示担心关停后收入会下降。他语气中带着一丝焦虑:“我已经花了一些钱购买和维护摩托车。香港是一个非常昂贵的城市,尤其是在租金和生活费方面。” 他提到,一些朋友正在其他两个平台工作,他希望Foodpanda能接纳他,让他能继续养活家人,同时也在申请Keeta的工作。

香港和九龙工会联合会主席林俊成呼吁当局效仿其他国家的做法,将外送工作者定义为独立承包商,让他们拥有最基本的工作相关伤害保护和退休金贡献。这不仅是对外送骑士权益的呼吁,也提出了对香港外送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我们根据CNBC媒体内容进行整理报道,并且可能加入了我们的信息与分析,完整的原文请看CNBC (网站)

北京,中国大陆的投资者正以破纪录的交易量涌入香港股市,推动香港科技股指数——恒生指数攀升至三年来的高点。数据显示,周一,大陆净购买香港股票的金额达到了惊人的296.2亿港元(约合38.1亿美元),创下了自香港股市启动与大陆的“互联互通”计划以来的最高纪录。这项“互联互通”计划于2014年11月启动,其初衷是让本地投资者更容易地接触到在海外交易的部分股票。

尽管周二早盘恒生指数略有下跌,约0.7%,原因是美国股市在担心关税对全球经济增长影响的情况下遭遇了急剧抛售,但这并未浇灭大陆投资者的热情。数据显示,通过上海互联互通的净购买额接近180亿港元,而深圳互联互通的净购买额则达到了116.3亿港元。

在这股强劲的购买浪潮中,阿里巴巴和腾讯的香港股票成为了最大的净购买对象。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公司在中国大陆并未上市,这使得它们的香港股票更具吸引力。上周,中国政府重申了其促进经济增长的立场,强调支持私营部门的科技创新计划,并将财政赤字提高至罕见的4% GDP,其中包括扩大消费者补贴计划。这一系列举措无疑提振了市场信心。

花旗的全球宏观策略团队在周一发布报告,将对中国股票的评级上调至超配,同时将美国股票的评级下调至中性。分析师指出,尽管关税风险是他们未能专心关注中国股票的一个主要原因,但他们相信中国科技的前景依然光明。DeepSeek的出现,证明了中国科技在某些领域甚至超越了西方技术前沿,尽管面临着出口管制的挑战。随后,腾讯推出的Hunyuan(人工智能视频生成器)和阿里巴巴的QwQ-32B也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进一步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

事实上,早在9月底,随着北京开始宣布更有力的刺激计划,中国和外国机构投资者已经开始重新进入中国股票市场。DeepSeek最新模型的问世,甚至引发了全球科技股的抛售,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股票的回暖。香港拥有比中国大陆更多的主要科技公司,这使得香港成为了投资者的热土。

Emmer Capital Partners的首席执行官Manishi Raychaudhuri表示,随着全球股票市场逐渐走出当前的低迷,投资者可能会重新将资金投入新兴市场,特别是亚洲的新兴市场。他认为,香港和中国大陆的股票仍然便宜且未被充分拥有,这使得它们成为了投资者的首选。

Raychaudhuri在接受CNBC的《亚洲街头标志》节目采访时表示,自一月以来,政策制定者所采取的措施已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的增长,尽管这还未达到市场所期望的程度,但至少这是一个多年趋势的转变。他强调,香港和中国大陆的互联网股票、大型互联网平台,以及一些与消费相关的股票,如运动休闲、餐饮和旅游相关的股票,都是他投资清单上的首选。

这波投资热潮不仅仅反映了中国大陆投资者对香港市场的信心,更显示出他们对科技创新的期待。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香港市场的未来动向将更加引人注目。

我们根据CNN媒体内容进行整理报道,并且可能加入了我们的信息与分析,完整的原文请看CNN(网站)

北京,中国的领导人们在本周接连揭示了他们应对挑战和转型为高科技强国的宏伟计划。数千名代表齐聚北京,参加为期一周的“两会”会议,这是中国橡皮图章立法机构和最高政治咨询机构。可以预见,这一计划将在周二获得几乎全票通过。对于中国政府,特别是对于习近平这位数十年来最有权力的领导人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关键的考验,需要小心翼翼地推进这些举措。

摆在北京面前的是一系列严峻的国内问题:房地产危机带来的巨大影响、地方政府背负的沉重债务、以及持续疲软的消费需求。与此同时,他们还必须应对来自美国的经济压力,特朗普总统正加大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力度,并威胁扩大对美国在华投资的控制。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消费者价格在二月份降至13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无疑突显了持续的通缩压力对经济的拖累。

面对未来的挑战,中国领导人展现出坦诚的态度,尽管他们仍然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式上表示,国家设定的增长目标约为5%,这“凸显了我们迎接困难的决心,并努力实现目标”。虽然这场精心安排的会议主要是政治仪式,真正的决策权掌握在中国执政的共产党手中,但会议上所列出的优先事项,以及习近平和其他官员发出的信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让我们得以了解北京将如何确保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技术崛起,尤其是在与美国的关系日益紧张和不确定的时期。

会议的三个关键要点值得关注:

  1. **聚焦人工智能和未来产业:**人工智能(AI)无疑是今年会议的热点话题。中国对这项技术的热情,因科技公司DeepSeek的成功而倍增。这家中国私营公司在一月份发布的大型语言模型,让硅谷感到震惊,也让国内感到振奋。尽管美国对中国高性能AI芯片的限制日益严格,但该模型的能力几乎与美国竞争对手不相上下。在此次会议上,中国经济领导人宣布成立一个国家支持的基金,旨在支持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创新,预计将在20年内吸引近1万亿元人民币(约1380亿美元)的资本。

  2. **刺激需求和促进增长:**官员们还宣布,将通过更强有力的政府支出来支持他们的增长目标,将预算赤字提高到国内生产总值的约4%,这是几十年来的最高水平。李克强在会议上表示,中国将“更快”地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并使其成为增长的“主要引擎”。高企的青年失业率、日益扩大的社会福利差距、股市波动,以及由房地产危机引发的金融不稳定,让许多人对经济的未来感到不安,因此他们选择储蓄而非消费。

  1. **奋发精神:**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并且无法确定科技和贸易摩擦是否会持续升级,但北京在过去一周传达的信息始终充满信心。外交部长王毅在会议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试图将中国塑造成一个稳定的全球参与者,这与美国“美国优先”的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他还承诺,中国将继续推进其宏伟目标,并强调“有封锁就有突破,有压制就有创新”。

总体而言,中国的这一系列计划和举措,无疑是对未来的一种积极展望,旨在克服当前的经济挑战,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将是观察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关键指标。

謝謝大家收看六度探索!這是一個由科學家、經濟學家、媒體人、工程技術人員合作建立的新型媒體,網友與六度Ai參與、合作完成各種內容,這些內容不能作為任何決策或法律的意見。這是一個新型的試驗性媒體方式,我們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修正錯誤。網友可以參與討論,也可以向萬能的六博士提出你能想出的任何問題,六度世界網址是6do.world!請介紹給你的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