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泊尔在印度和中国之间航行,而美国重新对南亚整体产生了兴趣。鉴于喜马拉雅地区紧张的地缘战略和安全环境,中国近年来视美国作为尼泊尔的发展伙伴的不断增长的角色为对其在该地区存在的潜在威胁。
作为中国和印度之间长期存在的缓冲国家,尼泊尔的战略位置在历史上塑造了其微妙的平衡行为。然而,最近的发展引起了不安,特别是在北京。中国认为任何与尼泊尔加强关系的外部努力都是对其地区主导地位的直接挑战,引发了对权力微妙平衡可能发生变化的担忧。尤其是美国通过千年挑战公司(MCC)等倡议提出了一种替代愿景,该公司是中国在尼泊尔的数十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项目的替代品。
此外,中国对美国和印度之间不断加深的双边合作也感到不安,包括共同的印太利益和合作努力来提升尼泊尔的能源部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为尼泊尔的地缘政治格局增添了复杂的层面。在这种背景下,本问题论文深入探讨了中国、印度和美国在尼泊尔的复杂动态和利益,揭示了塑造其参与的历史背景。通过剖析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本文揭示了尼泊尔面临的战略决策和未来需要应对的道路。
中国在尼泊尔的利益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北京的尼泊尔政策一直由两个主要目标驱动-战略和经济。随着中国共产党接管西藏,尼泊尔成为北京的重要地缘战略考虑因素,因为它被用作1959年西藏人(包括达赖喇嘛)逃离中国暴行的通道。达赖喇嘛逃往印度后,抗击中国在西藏控制下的藏族抵抗战士——卡姆巴反抗军——利用尼泊尔作为逃生路线和战略基地,继续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从那时起,中国的敏感性不断增加,担心在尼泊尔建立对藏独和通过尼泊尔输出到西藏的活动的外部支持。因此,中国一直在与尼泊尔推动和追求“一个中国”政策,确保尼泊尔不发生“自由西藏”运动。此外,印度承载流亡藏人政府并支持达赖喇嘛的举动让中国担心印度可能利用其在尼泊尔的历史影响力来支持那里的藏人活动,可能引发西藏的动荡。同样,中国担心美国倡导民主价值观、人权和藏人宗教自由可能鼓励运动和组织挑战中国的权威政治和安全结构。
因此,中国认为印度和美国在尼泊尔的整体影响对西藏的稳定和进一步推动北京的地区权力动态构成挑战。近年来,印度和美国通过华盛顿特区领导的项目(如MCC)的增加合作被视为对中国在尼泊尔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击。尽管MCC和“一带一路”倡议都大大关注尼泊尔的基础设施发展和经济增长,但它们的相对透明度存在明显差异。例如,美国公开分享了MCC的财务模型,但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方面仍然保持保密,对中国在尼泊尔的意图和行动产生更多的怀疑。同样,美国旨在通过MCC帮助尼泊尔“维护道路质量,增加电力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并促进尼泊尔与印度之间的跨境电力贸易,从而促进投资、加速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中国的基于债务的方法引发了对“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受国家(包括尼泊尔)的稳定和主权的影响的担忧。
美国并不忽视印度作为尼泊尔发展的重要伙伴的传统角色,并认为与新德里的广泛合作对尼泊尔的整体增长至关重要。相比之下,中国似乎更专注于获得单方面的利益,往往掩盖在安全的幕布下。美印关系取得的进展,如MCC,往往在中国国家媒体中引起恐慌性的反驳,仅仅是因为MCC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进展,特别是在尼泊尔的能源部门,而自2017年签署以来,中国在尼泊尔的“一带一路”倡议项目没有实质进展。尽管“一带一路”倡议在所谓的中国善意方面引发了巨大的狂热,但目前“一带一路”倡议的状态存在巨大的信任赤字。总体而言,中国寻求通过与尼泊尔接触来确保其战略利益,扩大其经济立足点,并维持地区的权力平衡。
西藏和藏人难民
尼泊尔历史上与中国没有直接的边界。只有在1950-1951年中国吞并西藏之后,尼泊尔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直接接触。与此同时,西藏相对于尼泊尔来说一直相对较弱,尼泊尔由一支庞大的哥尔卡利军队领导,拉萨与其保持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宗教和贸易联系。中国的意图和侵略喜马拉雅地区的不安感加剧了尼泊尔对中国意图和侵略的不安全感。在1950年代,尼泊尔国王特里布万·纳拉扬·沙阿担心中国可能试图吞并尼泊尔,因为中国接管西藏。因此,国王加强了与印度的关系,并没有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担心对尼泊尔主权的威胁。在特里布万国王去世后,新国王马亨德拉于1955年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试图与北京建立平衡。尼泊尔于1961年10月5日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王国边界条约》,标志着对国际边界的理解。
在过去的七十多年里,尼泊尔一直是藏人逃离和在印度达兰萨拉的中央藏人行政机构(流亡藏人政府)寄宿的门户。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尼泊尔成为成千上万逃离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印度的藏人难民的通道。由于文化和宗教的亲和力,许多藏人难民选择留在尼泊尔,形成了该国的大量难民人口。据估计,目前仍有2万名藏人难民居住在尼泊尔,并受到尼泊尔安全部队的密切监视,因为他们被认为从事反华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已经严密控制了所有潜在的藏人逃往尼泊尔的突破口,并施加外交压力以打压流亡藏人的声音。1990年,尼泊尔停止向从中国逃往尼泊尔的藏人发放难民证,这一做法继续给成千上万的藏人难民的日常生活带来痛苦。然而,联合国难民署(UNHCR)通过建立机制来支持尼泊尔的藏人难民并促进他们前往印度,提供了一些救济。
随着2006年尼泊尔的政治过渡,中国发现与尼泊尔的毛派和其他左翼政党建立友谊对其有利,因为他们在意识形态上有亲和力。这些正是中国曾批评的尼泊尔毛派,他们滥用他们领导人的名字-毛泽东-发动了反对尼泊尔君主制和国家的长达十年的战争,最终在2006年建立了民主制度。中国花了一段时间才能信任毛派,但在2006年的政治过渡之后不久,北京明白传统政党如尼泊尔国大党-与印度有密切联系-不容易影响,与毛派相比。随着游击队毛派加入主流政治并在2008年赢得首次民主选举,他们发现中国是一个愿意合作的伙伴。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毛派领导了一场长达十年的反对尼泊尔君主制和国家的战争,紧紧围绕着他们反印度的叙述,这在他们1996年对政府的40点要求中得到了明确体现。
在毛派掌权后,中国设法对新政府施加战略压力,使其关注北京对西藏边界和尼泊尔的藏人难民的不安全感和关切。因此,尼泊尔开始严密监视藏人难民,以满足中国的要求。在2008年西藏起义期间,西藏难民在尼泊尔得到了强烈支持,新成立的毛派领导的民主政府制定了严格的计划,限制藏人难民的自由流动,并关押了数百人。尽管尼泊尔因其对藏人难民的残酷和不人道的警察行动而受到全球批评,但中国却以红地毯欢迎时任总理普拉昌达·达哈尔“普拉昌达”。
迄今为止,尼泊尔继续支持关于西藏的一个中国政策,承认北京是代表包括西藏在内的中国全体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西藏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几乎所有国家都有一个一个中国政策,但尼泊尔与西藏的独特历史、地理、社会文化和人民之间的联系以及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使尼泊尔的一个中国政策的重要性在北京确保西藏稳定的计算中得到了放大。毫无疑问,中国追求建立以西藏为中心的稳定,航行地区权力动态,并加强其在该地区的经济潜力,这加大了中国对尼泊尔一个中国政策的具体内容的担忧。
印度-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凝聚力
尽管尼泊尔对一个中国政策始终如一,但中国对西藏问题仍然深感忧虑,原因是印度和美国在尼泊尔的存在和影响。印度和美国在批评中国在西藏的人权侵犯方面一直发表声音,加剧了北京的担忧。印度为流亡藏人政府提供了庇护超过六十年,并接待了备受尊敬的达赖喇嘛,巩固了其作为支持藏人及其独特身份的堡垒的角色。
在支持西藏和全球藏人方面,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西藏问题上,除了其他政策和倡议外,美国国会通过的2019年《西藏政策和支持法案》向全球藏人社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印度和美国在西藏问题上的政策一致。他们在尼泊尔的积极存在对中国努力控制藏人难民的活动起到了制衡作用,包括组织自由西藏运动和承认达赖喇嘛为他们的精神领袖-所有这些都激怒了北京。
中国在西藏的军事活动也在近年来增加。中国在喜马拉雅地区的进展与其增强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存在的整体战略一致。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选择了更具攻击性的军事姿态,包括加强军事设施、参与与印度军队的直接肢体冲突(如2020年6月和2022年12月的对峙)以及在其喜马拉雅山脉腹地,特别是靠近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的边境地区发展先进基础设施。由于印度与其南亚邻国都存在边界争端/紧张局势,中国采取了分割薄片的策略。中国试图侵占领土的企图在印度、尼泊尔和不丹都取得了成效。例如,中国继续指责印度侵占尼泊尔领土,而印度在所有场合都明确否认了这一指责。
此外,印度-美国的防务合作也引起了北京的担忧。例如,2022年8月美印特种部队在印度喜马拉雅邦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而2022年10月在靠近实际控制线(LAC)的印度北阿坎德邦举行了“Yuddh Abhyas”联合军事演习,这些都没有逃过北京的注意。事实上,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称“新德里不再对其使用美国来遏制中国的意图感到羞怯。”中国对印度在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活动的不一致态度引发了对相同活动应用不同标准的质疑。有趣的是,尽管中国坚称其对印度在实际控制线上的现状进行干扰的主权,但对印度在印度境内与美国的互动表示关切。尼泊尔-中国边境社区抱怨中国扩张主义的行为被称为“亲西方和亲印度”势力。
千年挑战公司(MCC)
千年挑战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全球减贫、经济发展和互联互通的美国对外援助机构,于2022年2月获得尼泊尔议会批准了价值5亿美元的拨款。中国官方媒体迅速发起攻击,指责美国在民主的幌子下掠夺尼泊尔。尽管MCC的拨款旨在“维护道路质量,增加电力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并促进尼泊尔与印度之间的跨境电力贸易,从而促进投资、加速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但中国认为MCC深深植根于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旨在遏制中国。与中国反-MCC叙事相一致,与中国对麻烦中共的左翼政党对MCC持反对态度,自2017年签署以来,他们一直阻碍了MCC的议会批准。毛派中心党违背了与当时政府的政治联盟,反对MCC。
尽管毛派中心党抗议MCC,但党内意见不一。例如,毛派中心党的首席鞭笞者德夫·古伦格据报道告诉《加德满都邮报》:“MCC是一个与美国战略工具相关的长期战略问题,我们将继续对其进行辩论”-这意味着更多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中涉及对社会矛盾和由物质矛盾引起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分析。
在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基础上,谢尔·巴哈杜尔总理及其包括毛派中心党在内的联合政府于2022年2月27日成功批准了MCC拨款,并附有12点解释性声明,明确表示“尼泊尔不会成为包括印太战略在内的任何战略、军事或安全联盟的一部分。” 12点声明的包含使毛派中心党同意支持MCC批准。然而,在所有联合政府合作伙伴同意支持议会批准之前,大规模抗议活动对公共财产造成了重大破坏。这些公众抗议活动加剧了人们对领导民主尼泊尔国大党是否与美国对抗中国的立场保持一致的怀疑和辩论。
此外,当时美国国务院南亚事务代理副助理国务卿大卫·J·兰兹在2019年5月访问尼泊尔期间,据报道引用了MCC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举措。鉴于印太战略旨在在多个方面对抗中国并建立“区域基于规则的秩序的韧性”,中国将MCC视为对其在尼泊尔的长期利益,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威胁。中国利用加德满都街头对MCC的公众抗议,在传播反美叙事中进行宣传。然而,北京的宣传活动未能保持势头,因为尼泊尔政府成功与美国谈判了12点解释性声明,解决和澄清了有关MCC的所有疑虑。
MCC的批准对尼泊尔的外交政策构成了双重挑战:国内政治和中国的超反MCC宣传。这些挑战在2023年2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听证会上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亚洲助理行政长官迈克尔·席弗的证词中得到了突出。他在证词中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积极传播虚假信息并向尼泊尔领导人施加压力,以拒绝MCC协议。”在同一次证词中,席弗强调了USAID在与尼泊尔人民接触中的作用,他表示,“USAID援助使公民社会和媒体行为者能够揭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干预的扭曲影响,同时追究政府的责任。”
在过去的15年里,尼泊尔没有能够完成五年任期的政府。政党和领导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政治议程很少让外交政策和国家利益成为该国的优先事项。然而,MCC事件展示了中共与尼泊尔左翼政党之间的关键联系。
在中国未能阻止MCC拨款之后,北京希望由尼泊尔联合马列党(UML)和毛派组成的新组建的左翼联合政府,在与MCC、印太战略和其他美国主导的倡议相关的问题上与北京保持热线联系。不幸的是,执政联盟内部的政治不稳定不利于北京的期望。在总理普拉昌达领导的联合政府获得支持的两个月内,尼泊尔联合马列党(UML)和其他较小的合作伙伴撤回了他们的支持,迫使普拉昌达总理与传统上被视为与印度关系密切的尼泊尔国大党结盟以继续执政。新政府面临着在印度、中国和美国之间航行的挑战,主要是由于联合政党的要求和中国的持续压力。因此,尼泊尔的外交政策继续缺乏及时的决策和为该国的发展和经济振兴采取的举措。
美国-尼泊尔外交交流
自MCC获得批准以来,尼泊尔经历了一系列来自美国的高级别访问。美国国务院负责民用安全、民主和人权事务的副国务卿兼美国西藏问题特别协调员乌兹拉·泽亚于2022年5月访问了尼泊尔。泽亚副国务卿在访问期间会见了尼泊尔的藏人难民社区。随后,她前往印度,与达赖喇嘛会面,引起了中国当局的强烈反应。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她访问尼泊尔和印度表示反对,称其干涉中国内政。美国陆军将军查尔斯·林恩于2022年6月抵达尼泊尔,据报道他在访问期间讨论了尼泊尔加入州伙伴计划(SPP)的兴趣。州伙伴计划旨在促进美国国民警卫队与合作国之间的联合演习和在自然灾害问题、教育和相关活动上的合作努力。
2022年7月,美国南亚和中亚事务助理国务卿唐纳德·卢访问了尼泊尔,正值尼泊尔围绕SPP的高层政治戏剧。尼泊尔最初在2015年地震后请求美国加入该计划,尼泊尔在2017年重申了其兴趣后,美国在2019年接受了这一请求。然而,左派政党对SPP作为军事联盟的担忧引发了关注。因此,尼泊尔政府决定不参与该计划。此外,中国通过中国国家媒体对尼泊尔施加了压力,最终导致尼泊尔撤回了参与SPP的请求。中国认为尼泊尔的参与将违反和平与安宁的外交理解。
在2022年12月新政府选举后,美国对尼泊尔的高层访问持续进行。2023年1月,美国政治事务副国务卿维多利亚·纳兰德访问尼泊尔,并与新当选的总理普拉昌达会面。2023年2月,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萨曼莎·鲍尔在纳兰德访问之后访问了尼泊尔。鲍尔宣布提供5850万美元的资助,支持尼泊尔的民主进步。同月,美国南亚和中亚事务局副助理国务卿阿弗林·阿赫特也抵达尼泊尔。
出人意料的是,尼泊尔政府撤回了允许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威廉·J·伯恩斯访问尼泊尔的许可。尼泊尔政府向美国驻尼泊尔大使馆传达了这一决定,称由于执政联盟内部的持续政治动荡,访问的时间不合适。伯恩斯原计划在访问斯里兰卡后访问尼泊尔。有报道称,CIA局长携带“至少2000支武器和几辆美军现代化车辆”来协助尼泊尔的安全部队。尽管尼泊尔政府没有就拒绝CIA局长许可的原因发布任何官方通知,但当地媒体引述中国的压力作为决定背后的原因。
印度对美国在尼泊尔的角色的看法
尼泊尔对印度和美国都提供了一系列共同的利益和机遇,包括确保稳定和安全、促进民主价值观、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印度与尼泊尔的安全部队有着长期的联系,而美国通过提供装备和培训来支持这些部队。印度是尼泊尔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而美国在各个行业,包括基础设施和能源方面进行了财政贡献和投资。两国还在推进尼泊尔的法律体系、促进性别平等、保护人权和对抗中国的错误信息方面进行了合作。
印度和美国之间日益加强的战略合作为美国在尼泊尔的外交努力提供了足够的信任,印度对此没有明显的反对意见,这包括过去15个月华盛顿特区到加德满都的一系列访问,这些访问在所谓的“印度+1”方法下得到了印度的默许,旨在在各个方面协助尼泊尔并应对中国带来的挑战。总体而言,印度和美国在尼泊尔的共同利益为双边合作和协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安全联盟利益
中国一直在努力说服尼泊尔加入全球安全倡议(GSI),北京声称该倡议将“消除国际冲突的根源,改善全球安全治理,鼓励国际共同努力为多变的时代带来更多稳定和确定性,并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发展”。对中国邀请尼泊尔加入GSI的提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国意图与尼泊尔建立更大范围的安全合作。虽然GSI原则上设想实现全球和平,但一些人认为它是一个排外的安全议程,旨在吸引发展中国家加入,这也是尼泊尔官员的观点。专家们将数据安全风险、利益不均衡分配、透明度、潜在经济依赖和债务风险与GSI联系起来。据报道,尼泊尔已经传达了不愿加入GSI的意愿。
与此同时,前中国驻尼泊尔大使观察到,“尼方积极支持和响应全球发展与安全倡议。”然而,尼泊尔并没有就此倡议发表官方声明。值得注意的是,尼泊尔的地缘战略观察者批评了GSI,主要是因为中国在潜在协议的细节方面缺乏透明度。
尽管中国在说服尼泊尔加入GSI方面遇到困难,但它此前成功地说服尼泊尔在其他安全倡议方面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军事演习。2017年,尼泊尔国大党领导的政府同意尼泊尔军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据报道,尼泊尔国大党不希望加入,但政府由于尼泊尔国大党领导的政府的联合伙伴毛派中心党的政治压力而同意。尼泊尔军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首次联合演习“珠穆朗玛峰友谊”于2017年举行,随后又在2018年举行了另一次演习。然而,自2018年以来,没有进行更多的演习,可能是由于尼泊尔领导层的频繁更替。此外,中国曾试图说服尼泊尔在2019年习近平主席首次访问尼泊尔期间签署引渡条约,将其作为中国的优先事项,但未能成功。
然而,尽管当时的尼泊尔统一马列党领导的政府最大程度地努力和愿意,由于来自反对派、民间社会和国际人权组织(包括人权观察组织)的压力增加,该引渡条约被搁置。这些团体认为该条约会危及没有尼泊尔难民身份证的藏民的未来,因为中国可能要求尼泊尔根据引渡条约将这些藏民移交给北京。在当地和国际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该条约没有实现,但尼泊尔在习近平2019年访问期间在最后一刻同意与中国签署刑事事务互助条约。该条约可能使中国有机会介入涉及居住在尼泊尔的藏民的问题。中国在联合声明中表达了希望“尽早完成引渡条约”的意愿。鉴于复杂的地缘战略环境,尼泊尔不太可能很快签署该条约,但预计中国将继续依靠尼泊尔的左派政党推进这一进程。
中国的一带一路挑战
尼泊尔于2017年5月签署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谅解备忘录(MoU),五年过去了,中国将其作为在尼泊尔取得外交成功的一种手段的雄心勃勃的叙述并没有取得进展。尽管最初有热情庆祝尼泊尔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以平衡与中国的关系并减少对印度的过度依赖,但这种热情已经消退。尽管尼泊尔的一些政治和民间社会部门对一带一路倡议持乐观态度,但战略界认为这是一种风险债务,并且是北京利用债务相关杠杆追求在尼泊尔的雄心勃勃的战略计划的方式。
尼泊尔在与印度关系最低点时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协议。2015年,尼泊尔发生了尼泊尔-印度边境的激烈抗议活动,由与印度有着密切社会文化和婚姻关系的马德西人社区发起,以对新颁布的宪法作出回应。马德西人抱怨新宪法中与公民身份有关的条款歧视他们,因为他们与印度有着密切的社会文化联系。抗议活动破坏了印度-尼泊尔边境贸易,尼泊尔指责印度支持马德西人。然后,印度在2015年被指责在边境实施封锁,这对印度-尼泊尔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伤害的尼泊尔迅速将(与印度)的开放边境视为安全威胁,这是尼泊尔有史以来首个国家安全政策。
作为对紧张的尼泊尔-印度关系的回应,中国为尼泊尔的第三国贸易提供了通过中国天津、深圳、连云港和湛江的中国海港以及兰州、拉萨和日喀则的三个陆路口岸的替代运输路线。2016年,在尼泊尔总理KP·沙尔马·奥利访问期间,尼泊尔与中国签署了贸易和过境协议。这被视为一项外交挫折,继一带一路倡议之后,它将减少尼泊尔对印度的第三国贸易的依赖。然而,七年来,没有一艘货船通过中国港口运抵尼泊尔。
尼泊尔与中国之间的喜马拉雅地区地形对过境造成了挑战,尼泊尔与中国港口之间的距离大于尼泊尔与印度港口(如加尔各答和维沙卡帕特南)之间的距离,后者通过铁路和公路为尼泊尔提供了便利。在道路基础设施和距离问题之外,尼泊尔与中国之间的两个现有过境贸易点在2015年尼泊尔地震后部分关闭。随后,由于中国在西藏实施的严格COVID-19政策,尼泊尔与中国的两个边境贸易点都关闭了,导致边境没有任何过境。尼泊尔贸易商报告称,由于所谓的中国封锁,他们遭受了重大经济损失。报道的封锁还影响了尼泊尔一侧依赖于藏区市场的边境社区的日常供应。
此外,自2017年签署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一直敦促尼泊尔完成该倡议下的项目。然而,在过去的五年中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最初确定了35个一带一路项目,但尼泊尔后来将其缩减为仅有九个项目。由于对中国贷款的不明确财务条款的担忧,尼泊尔政府没有承诺推进这些项目。据报道,尼泊尔已向中国方面传达了它更喜欢赠款而不是贷款的意愿。其中一个关键项目——跨喜马拉雅多维连接网络,旨在通过铁路、公路和数字基础设施连接加德满都和西藏——仍然没有进展。总体而言,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尼泊尔没有看到任何明显的发展。
结论
美国和印度之间日益加强的联盟对中国在尼泊尔的扩张野心构成了严峻的挑战。美国和印度倡导的民主、合作和以增长为导向的方法与中国国内驱动、债务负担沉重的战略计划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喜马拉雅外交动态的深刻转变,而尼泊尔正处于这些发展的中心。尼泊尔的决策将成为塑造其自身命运并在该地区不断演变的权力动态中产生共鸣的关键。尼泊尔已经通过贸易、文化交流和外交渠道展开了各种外交努力,但尚未充分利用其战略喜马拉雅优势。
尼泊尔必须在推进内部目标和优先事项的同时,理性地平衡印度、中国和美国的竞争目标。加德满都对中国的客观态度在维护喜马拉雅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方面至关重要。通过审慎运用政策工具,尼泊尔有望将千年挑战公司(Millennium Challenge Corporation)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向中国传达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态度。
然而,尼泊尔前进的道路并不没有挑战。处理藏人难民问题、保持政治平衡以及在全球论坛上进行有意义的参与将是衡量尼泊尔的韧性和技巧的标准。最重要的是,动荡的政治变革和意想不到的联盟可能会潜在地改变尼泊尔的地缘政治走向,影响印度和美国倡导的发展愿景。










十月份将会发生一次“火圈”日食,这是一种特殊的日食现象。火圈日食发生在月球完全遮挡住太阳的时候,但由于月球离地球较远,它的影子无法完全覆盖太阳,因此在日食期间,太阳周围会形成一个亮光环,就像火圈一样。
这次火圈日食将于十月十四日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部分地区可见。然而,由于火圈日食只在特定地区可见,所以并非每个人都能亲眼目睹这一壮观景象。
观看火圈日食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因为直接注视太阳可能会对眼睛造成伤害。最安全的方法是使用特制的日食眼镜或投影仪来观看日食。这些设备可以过滤掉太阳的有害辐射,保护眼睛免受伤害。
火圈日食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对于天文学爱好者和对宇宙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如果你有兴趣观看这次火圈日食,记得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并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