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有文革即有毕汝谐,无文革则无毕汝谐! 毕汝谐(作家 纽约)

中国文学史有文革即有毕汝谐,无文革则无毕汝谐! 毕汝谐(作家 纽约)

不才毕汝谐,于1970年深秋创作中篇小说九级浪,超前预言文革最终结局,作为文革批判现实主义第一人进入至少四种史书:一,百年中国文学总系;二,中国心灵史;叁,中国知青文学史;

四,文化大革命的地下文学。国家不幸诗家幸;文革时除了浩然,全体中国作家噤声,从而出现巨大的文学真空;文革大灾难把毕汝谐这个20岁的铜豌豆一举送进了中国文学史。

近日,一位好朋友送给我一本中国文学史通览,还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这本中国文学史没有写毕汝谐和九级浪。
这是一本由周扬钱仲联网王瑶周振甫主编的文学史,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五十万字。这是一本明目张胆地阉割(已经不是篡改了)历史的奇书!胡适之曾经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本书则悍然将历史变为可以随便断其手脚的小姑娘!
周扬钱仲联网王瑶周振甫主编的这本中国文学史从先秦文学缕述至今,竟然抹去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也罢,艰辛探索也罢),在这本煌煌巨著中竟然不存在,自1964年直接跳跃到1978年,竟然是一片空白!没有文化大革命,自然也就没有文革批判现实主义第一人毕汝谐及其中篇小说九级浪,仿佛历史上根本不存在斯人斯事!
中国文学史有文革即有毕汝谐,无文革则无毕汝谐!
上世纪50年代,苏联文学界流行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赫鲁晓夫,索尔仁尼京什么也不是;我照说一句: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20岁的美少年毕汝谐什么也不是。
呜呼,周扬钱仲联王瑶周振甫——儒林丑类,无耻之尤!
周扬钱仲联网王瑶周振甫四丑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总有一天,被颠倒的历史终将再次被颠倒过来!

毕先生,关于文革中的中国大陆文学史,维基百科是这样介绍的: 在文化大革命,文坛受到毛泽东的第四个妻子江青的逼迫,文学运动的范围不断收窄,只剩下少量的样板戏及英雄小说…。虽然有一些作家在秘密创作,但在这时期并没有重要的作品出版。

我也查阅了你的同龄人,咱们北京的内蒙插队知青刘小萌所做的《中国知青史》其中并无您以及您的作品的介绍。(这本书号称是野史,但是却极具学术水平,在知青历史的范围里堪称佳作)

对于您走上公众讲坛,我们当然希望听到您对自己作品和文学创作内涵的深度介绍,来帮助我们认识您作品的伟大。(如果它确实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我想每周一个小时剖析作品的内容和精华,连讲一个月也是没问题的。)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北京人,看到您被这么多网友羞辱,我内心非常替您难受。这当然和您的自吹自擂有极大关系,自我吹嘘的满足只是暂时的,更多的是外人的讽刺和不解带来内心永久的伤痛。1960s-70s年代,大多数中国人是不具备您这样饱览书籍的特权的,今天名震天下的秦晖,那时候还在广西农村插队做赤脚医生并阅读有关农业病虫害的书籍,而衣食无忧的您,却可以思考文革的深刻内涵,这种经历更应该促使您拥有谦卑和宽阔的胸怀,可您却沉醉在父母赐予的美貌基因里,至今不能释怀为什么网友看不到这个事实……

适度的自恋是人类赖以存在的生命原始活力,我当然应该欣赏这种状态,但是自恋一旦过度就成了一种病,而您的自恋已令所有听友感到不适了。您应该自省。

以下是我的同龄人,吴军,所作的《阅读与写作讲义》其中一篇,《李尔王,莎士比亚的人生智慧》,我只是随机抽取,希望您能认真听一听,如果您的伟大真如您所说,那么希望您能留给这个世界更多的箴言与警句,而不是传为笑柄的自大。

以下是随意查找的关于此讲的网友笔记,也可看看。

  ***莎士比亚不仅是一个文豪,也是一个充满生活智慧的人。他常常会通过作品中人物之口,说出自己的想法。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借老臣博诺涅斯之口说出的这样一段话:***

*** 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对人要和气,可是不要过分狎昵。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可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
*** 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的意见;接受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保留你自己的判断……***
*** 了解他思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他写的书,从中总结出一些人生信条。***
***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成熟期的悲剧作品,这时他对人生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这一类作品和早期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不一样,后者就算结局悲惨,故事推进还是比较轻松的,用歌德的话说,到处充满了青春与春天。而《李尔王》整体上都非常沉重。这反映出作者经历了人生沧桑后对人生和命运深刻的感悟。***
*** 作为读者,我们应该清楚,作品是作家对生活本质的独特观察和总结,而非对生活的直接临摹。***
*** 莎士比亚在表达自我方面的技巧,总结为三个层次:1.讲能唤起别人共鸣的故事;2.文学创作的元素要抽离现实生活、高于生活;3.再深刻的道理,也要用直白的语言说出来。***
*** 写作的最高境界是用平实的语言写出警句。***
*** 莎士比亚剧作的很多金句没有典故,也没有难懂的词,但是含义却深刻隽永***

非常感谢您费心思考有关毕汝谐的问题,您是真心希望毕汝谐好的人,而我周围大多数人都盼着毕汝谐坏。

恕我直言,你犯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中国知青史难道与中国知青文学史是一回事吗,连与人为善的你都犯这样简单的错误,何况居心不良的明镜这一小群网友呢。窃以为,维基百科关于中国文革地下文学的三言两语不足为训,应以国内大部头专著以及高校中文系教材为准。

一,在我看来,薛蛮子用毛泽东压制毕汝谐的天才,冯胜平用颠覆否定之否定定律压制毕汝谐的天才,某网友用刘欣慈六体压制毕汝谐的天才,其实都是对毕汝谐的抬举而非冒犯。这就像我说毕汝谐是足球天才,而你反驳我说毕汝谐不是足球天才而梅西才是足球天才。

二,作家的美貌何其宝贵! 青年普希金青年托尔斯泰的日记里,对自己的其貌不扬深感自卑,他们羡慕那些油头粉面的花花公子;青年黑格尔写信抱怨说姑娘们走过我的身边就像走过一棵树一样看都不看一眼;这些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大天才无法求得的美貌,小天才毕汝谐却生而有之,我怎么可能不自恋呢。
我们谈论外交家顾维钧,难免捎上一句他是民国初期美男子,而我们谈论同时期外交家施肇基外交家王宠惠则不然,因为这二位相貌平平。我们谈论大汉奸汪精卫,也会惋惜地说可惜了他那好皮囊,而我们谈论大汉奸周佛海大汉奸陈公博的时候却不会这样说,因为这两位相貌平平。有什么办法呢,天下人都是以貌取人的。
三, 窃以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与明镜这一小群网友的冲突,是中国式自我表达方式与美国式自我表达方式的冲突;中国人喜欢假谦虚,心里觉得自己行,嘴上老说自己不行,而美国人不管自己行不行都说自己行。走在纽约任何一条大街上,你可以看到任何一家披萨店都说自己是全纽约最好的披萨店!毕汝谐这种美国式的自我表达方式在明镜这个圈子里不受欢迎(在其他圈子却颇受欣赏),我很遗憾,明镜这一小群网友比较土。

实话实说,毕汝谐认为自己非常行!1970年,中国无大将,毕汝谐当先锋!毕汝谐是不是文革批判现实主义第一人?毕汝谐是不是中国大陆(不含香港台湾澳门)将存在主义运用于文学作品(九级浪)的第一人?如果答案是是,就请向v敬礼,如果答案是否,就请拿出铁的证据;而明镜这一小群网友不是说是也不说否,却一味向毕汝谐掷鞋,这就很不好。
今人对敢于高举一张白纸的年轻人年称赞不已,却对1970年写出批判现实主义中篇小说九级浪的20岁美少年毕汝谐大肆贬损,何也?

明镜这一小群网友没有能力从文学角度美学角度历史学角度政治学角度心理学角度犯罪心理学角度等等对毕汝谐进行严肃的批判,只能车轱辘话来回说毕汝谐是自恋狂是精神病该吃药该下课等等;我很欢迎严肃的有水平的批判,我曾经以毕汝谐特有的激情表示:此时此刻,我已经化身为插在诸葛亮船头的草人,恭候来自四面八方的乱箭!结果我没有得到尺寸恰当的箭矢,却招来嗡嗡吟唱的苍蝇,奈何?
老实说,足下认为网友对我的羞辱,我却以为是对我的肯定!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观点认为,所谓崇高,就是相比于同等事物特别突出。正是包括明镜这一小群网友在内的一茬又一茬的中国青年于20岁时的平庸表现,使得1970年那个20岁的美少年毕汝谐堪称崇高!服不服?
四,与足下一样,我对秦晖教授的学术造诣十分佩服;与足下不一样的是,我清楚地认识到毕汝谐系事前诸葛亮,半个世纪以来,毕汝谐基于作家特有的敏感,超前预言文革、六四、美国航空母舰进入黄海、中美交恶的历史必然性、警惕中国走德日军国主义道路、习近平主席或称帝或死于非命;白纸黑字,铁证如山。一次两次可以说是瞎猫碰上死耗子,N次则是一种特异功能!
而秦晖教授则是对业已发生的古今情事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和研究的学术大家,系事后诸葛亮;二者孰优孰劣,就像大米小麦、苹果鸭梨孰优孰劣一样无法定夺。马克思说过,红玫瑰与紫罗兰无法发出同样的芬芳。
竭诚欢迎足下据理反驳。

足下既然是北京哥们,我就跟你打个哈哈吧——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夕阳斜,实在邪,中国出了个毕汝谐!

Bill Chen 通过 六度世界 [email protected] 于2023年7月2日周日 04:12写道:

老先生知道我是出于善意,那我就心安了。世上表达善意多数是言辞委婉,但也有直言不讳的,如能遇到,也算是人生快事。

我不与您争论了,意思表达清楚了我就尽了同乡之谊。祝您身体健康,高高兴兴!

谢谢关注。 毕汝谐一辈子喜欢直言不讳。
其实,爱毕汝谐也罢,恨毕汝谐也罢,都是基于同一原因:真实。
毕汝谐的真实咄咄逼人,甚至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之所以有这么多性骚扰,就是因为他们都不是17岁到34岁的毕汝谐。
@yueming3159

@yueming315914小时前

太喜欢毕先生了!一个真正纯粹的人!

@hxy502

@hxy5024小时前

毕先生是一位非常有特点的人,让人眼前一亮,这样的人其实很稀缺,所以物以稀为贵

Bill Chen 通过 六度世界 [email protected] 于2023年7月3日周一 01:50写道:

毕老先生,请循以下链接去看一看,希望你能纠正人工智能的错误

谢谢关注,毕汝谐谨以人格保证,以下的陈述句句属实——
2016年,毕汝谐不幸遭遇火灾,全部手稿以及数千册藏书毁于一旦,言之痛心!毕汝谐就记忆所及陈述如下:毕汝谐长期被社会上误写为毕汝协(唯北岛基于厌恶毕汝谐故意写为毕汝邪),故请以毕汝协搜寻为盼;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是一套约10多册组成的大型丛书,文革的那册题为狂乱的年代(?);
中国心灵史似乎是中国编译出版社出版(?),中国知青文学史著者杨健早年是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教师后为教授,也是文化大革命的地下文学的著者。我曾经与之通信。
以上四种出版日期应为1993至1999之间。

我隐约觉得足下很有可能是晚年毕汝谐的一位贵人;我老了,不中用了,足下年富力强,恳请足下劳神于茫茫书海中搜寻以上四种图书,毕汝谐自当依例表达芹意,拜谢拜谢。

1967:狂乱的年代,是书名。作者杨鼎川,退休前是佛山科技学院的教授;中国心灵史根本无从查找;第三本的学术评价从我查找的情况看尚不如第一本,因为杨鼎川看上去是研究汪曾祺的专家,在万方上还有两页论文的索引。

百度、谷歌、维基,这些比较权威的资讯聚积平台上,毕汝谐和九级浪的显示,要超过毕汝谐本人所推崇的三本所谓“史”书。

事情已经很清楚,风起云涌的九十年代,大到车皮、集装箱,小到火机、VCD没有不能倒买倒卖的,何况一个小小的书号,充其量有个两“吨”还不就够了?:smile:

本来不想再和您详细的往下聊,但看到您谈到“真实”二字,我决定还是要和您再说上这一贴。

这几本带着“大盖帽”的书籍,可以向毛主席他老人家保证:是水货。没什么学术价值。它们的实际影响力,甚至尚不如毕汝谐本人的《九级浪》。尽管我也不知道《九级浪》好在哪里?(因为每次作者都不谈论文学作品本身,而是频繁给人们展示这几顶“大帽子”)

我言语丝毫没有尖刻,我说的都是事实。我觉得我很真实,我在救您。不为别的,因为我们都是北京人。

实话实说,足下的学术态度不严肃;你不是小说家,想象加妄测并不能给你增添任何光彩。你在没有看到这几本大部头巨著之前,断然下这种结论,显然是一种没有学术素养的表现——
事情已经很清楚,风起云涌的九十年代,大到车皮、集装箱,小到火机、VCD没有不能倒买倒卖的,何况一个小小的书号,充其量有个两“吨”还不就够了?:smile:
清楚?请问证据何在?!足下的结论与配发的表情符号同样轻浮,不堪一击。难怪足下无法见容于任何堪称大雅的学术殿堂,只能投奔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向毛主席他老人家保证了,这恰恰应了老北京人的一句俏皮话:好孩子谁舍得往庙里送!嘻嘻。
是的,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冲击图书市场,买书号即可出书,但那是以盈利为目的,而这几本都是严肃的(比起足下严肃多了!)学术著作,并非畅销书。我隐约记得,中国心灵史似乎受到官方扶植(?),里面讲到北京作家张承志清贫到无钱看病仍然不改初衷,我很感动。

《九级浪》好在哪里?好就好在这是文革年代第一篇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好就好在把存在主义引进了中国大陆!

1,文革地下文學著名小說<<九級浪>>;海内外数种文学史均有记述, <<九级浪>>残手稿已作为文物收藏于中国现代文学馆

1970年,二十岁的毕汝諧創作文革地下文學著名小說<<九級浪>>;其意义有三:

一,毕汝諧挺身而出,石破天惊地发出"文化大革命不好"的勇敢呼声!犹如"皇帝的新衣"里的小孩子!一句大实话戳破一个政治神话!

二,毕汝諧借小说主人公陆子之口道:“我们争论否定之否定定律是否正确,据此,某些历史现象会不会一再出现”;这是一个政治预言:文革否定了十七年,未来中国否定文革而形成否定之否定;未来中国具备十七年的主要特征,却是十七年的更高级的阶段!今日中国的政局,证明毕汝諧的判断完全正确!

三,毕汝諧鼓吹性自由,坚决反对披着革命外衣的中世纪禁欲主义!

1970年深秋,文学青年毕汝谐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超越当时全中国所有第一流的大政治家!

2017年,文革地下文學著名小說<<九級浪>>,发表于复旦大学“史料与阐释”(陈思和王德威主编)总第5集。
四十七载,漫漫长路!

附件:

祝贺毕汝谐
胡平

查建英:七十年代,你读过哪些书?请举几本给你震动最大的。那是不是你的现代文学启蒙教育?
北岛:我最早读到的手抄本有毕汝邪的<<九级浪>>,当时对我的震动很大。
————《八十年代访谈录》

毕汝谐复胡平:

谢谢。

我早已见到此文,只是,北岛将我的名字写成“毕汝邪”,而非社会上普遍的“毕汝协”;窃以为标志着正统对邪统的深刻敌意。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你说:我言语丝毫没有尖刻,我说的都是事实。我觉得我很真实,我在救你。不为别的,因为我们都是北京人。

我相信你说的都是真心话;遗憾的是,夏虫不足以语冰,夏虫的真心话对于理解文革漫天风雪并无益处。

Bill Chen 通过 六度世界 [email protected] 于2023年7月3日周一 17:57写道:

这个是不是老毕的姐姐,

万幸万幸,不是!
鄙人鞠躬致谢。

David 通过 六度世界 [email protected] 于2023年7月5日周三 17:21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