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拜习会落幕 美中各说各话歧见难解

[专题] 拜习会落幕 美中各说各话歧见难解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众所瞩目的“拜习会”,已经在11月15日落幕,这场美中领袖睽违1年来的首次会面,尽管营造出友好互动的破冰气氛,但是这场峰会并没有发表联合声明,在台湾等重要议题上也是各说各话,加上拜登再次称习近平为“独裁者”,显示出两国的对抗本质并未改变。

拜习会各取所需 各说各话

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加州举行的“拜习会”已经落幕,这是两人自从去年11月的峇里岛(Bali)峰会后首次会面,同时也是习近平自2017年以来首次访美。在地缘政治紧张、美中关系有待破冰之际,可说是受到全球关注。

虽然不预期拜习会能取得重大突破,但专家认为,拜登仍针对美方的主要关切取得了具体收获,恢复避免美中擦枪走火的军事对话、并对泛滥的芬太尼(fentanyl)进行管制。在拜登政府军援的乌克兰反攻俄罗斯战事陷入胶著、以及力挺以色列对抗哈玛斯(Hamas)传出杂音之际,拜登在友好气氛中和习近平会谈,管控两国间的竞争不会演变为冲突,可望为他的外交成绩单加分。

转移焦点 拜习会最佳舞台

不过,尽管拜登看似受益,但习近平也不会为人作嫁。在面对国内经济欲振乏力、社会气氛持续低迷,以及政治上从1年前的白纸抗议、到前总理李克强10月猝逝,对他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都让习近平需要一场众所瞩目的国际聚焦来转移焦点,而拜习会正是能让他举手投足都备受关注的最佳舞台。

专家认为,习近平此行似乎也达成了他的目标:赢得美国的政策让步以换取合作承诺、缓和双边紧张局势以便更加关注经济成长,以及获得吸引日益回避中国的外资机会。美国智库太平洋论坛(Pacific Forum)专家尼尔(Alexander Neill)表示,如果美中能处理好分歧,这将意味著习近平不必将所有注意力都转移到双边关系上,他需要专注在极为迫切的内政问题。

争取外资 习近平友好面孔

习近平这次在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峰会期间和拜登会谈,并出席了一场集结美国重量级商业人士的晚宴,包括苹果公司(Apple)执行长库克(Tim Cook)和贝莱德集团(BlackRock)执行长芬克(Larry Fink)都是座上宾。习近平还暗示,中国可以送出更多猫熊来做“中美友谊使者”,有意再走猫熊外交的老路。

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成长正在放缓,商界信心也正在衰减之际,习近平等于趁机取得一个向美国投资人展现“友好脸孔”的最佳舞台。“卡内基中国”(Carnegie China)专家谢尔(Nathaniel Sher)认为,对中国而言,习近平能在旧金山取得一个显眼的舞台,并与美国商界领袖交谈,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美国西东大学(Seton Hall University)教授汪铮表示,如今拜登要争取连任,同时要关注俄乌战争与中东的紧张局势,而习近平则要带领中国度过经济挑战和中共高层的政治问题,因此双方都需要稳定、具建设性的美中关系,而拜习会则象征双边关系在近年敌对后出现的“潜在转折点”。

紧张有缓和 分歧未能解决

然而,拜习会看似乎双赢,其实也只是各说各话。拜习会并未发表联合声明,而是由两国政府各自发布书面声明表述立场。美国之音(VOA)指出,美中对核心的台湾议题陈述截然不同,中国的声明特别提到拜登在去年峇里岛峰会中承诺的不支持“台湾独立”,但白宫声明没有出现这个立场,而是表达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并呼吁中国克制在台海周边的军事行动。

此外,在国际关注的俄乌和以哈战争方面,美方声明指称,两位领导人交换了意见。但中方的声明只字未提乌克兰和以色列。在经济议题上,拜登关切中国经贸武器化、习近平则不满晶片发展被围堵。至于在双方长期分歧的人权议题上,根据美方声明,拜登对中国在新疆、西藏和香港等地侵犯人权行为表示关切。但中方声明并未提到这些人权问题。

再称独裁者 凸显对立本质

然而,最能凸显出拜习会未能改变美中对立本质的,就是拜登在记者会上再次称习近平为“独裁者”,他说“因为这个人治理一个共产主义国家,政府型式与我们截然不同”。彭博社(Bloomberg)报导,这显示出美中合作的局限性,虽然拜登形容这是两人“最具建设性、最富有成果的一次会谈”,而且赞扬习近平在会谈中直言不讳,但拜登并没有说他相信这位中国领导人。

确实,对相识超过10年的拜登与习近平来说,这或许是一场气氛温馨且带点私人意味的会面,然而当回到美中领袖的身份时,这只能说是一场缓和紧张但未能解决分歧的峰会。就如同被记者问到是否信任习近平时,拜登所说的,“有句老话叫姑且信任但要验证(trust but verify),这就是我的立场”。

Mon, 20 Nov 2023 04:16:28 GMT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