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中國的一帶一路是在左右互搏嗎?海權陸權如今劃分得清楚嗎??
水路(海洋)在很長的歷史階段中有先天優勢,是因為路就在那里,不用修是現成的。在工業革命前,修條路何其難也。因此,很多臨海小(島)國,只需造個交通工具就能借地利而興盛起來(比如希臘諸城邦)。從根本上來說,還是因為有低成本的優勢。
尤其是發現新大陸之後,航海變成了通往財富的必由之路,進而又成為了財富全球擴張的手段。航海能力成為了國家最重要的競爭力(如同現在的芯片制造)。那些臨海國家,近水樓台先得月,很自然地依次成為了世界霸權。
可航海并不是這些國家的專利,其它國家很快就趕了上來(比如明朝前期的中國、大革命前的法國、統一後的德國),但因為它們的對外影響力不是百分百依賴海路,所以沒有被當作海洋國家來看待而已,然而他們的海洋權力(利)是個真實的存在。18-19世紀英法殖民地的爭奪、20世紀英德從大西洋殺到北非,難道只是海與陸的對抗這麼泾渭分明?
到了鐵路(甚至航空)隨技術進步和市場擴張而邊際成本不斷下降的當代,海運慢這個缺陷就成了致命傷。虽然在不強調效率的領域,海運的成本優勢仍然很明顯,但一家獨大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世界進入海陸空並舉的時代。即便在外界看來最鮮明的海權國家英國,難道可以切斷英吉利海峽的公路鐵路隧道,回到渡輪的時代嗎?
海與陸,都是人類互聯互通的道路。多條路就多一個可能。刻意製造概念是為了某種戰略意圖的需要,不必太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