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說(喵喵文言)

禪說
癸卯之春二月,婉清與友遊於山中古剎。松風徐來,片雲無塵。清山幽岟,落花自嫻。上有靈泉飄翥,下虹宛若弦月。
彼時,一僧坐於寺外之岫。見余曰:“姑娘何以又至此?欲納千里之景於芥子乎?欲寄裊裊之思於天宇乎?世如泡影,何馳於物?”婉清視之,方知乃青峰和尚,遂曰:“本無天宇,何以寄思。本無芥子,何以納景。心有泥絮,昨夜春風舞鷓鴣。心無塵埃,惟聞流水落寒潭。人之於世,若夢中說夢。見空則未見空,見泡影則未見泡影。凡人求凡,是爲凡障。僧人求佛,乃名佛障。故神會云:‘聲聞修空被空縛,修定住定被定縛,修靜住靜被靜縛,修寂住寂被寂縛。’若見諸相非相,方見如來。余遊於斯,無裊裊之思,無千里之景,唯與大化同流。凡聖俱泯,景我兩忘。”
和尚曰:“《涅槃經》云:‘無相之相,即是實相。’姑娘見無相之實相乎?抑或無無相之實相邪?”婉清曰:“難言也。昔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相實相亦然。眾生皆有靈覺之心,本自清淨,本自具足,元無煩惱,與三世諸佛同。然一學佛則著相,一參禪則著力。故不學佛時方學佛,未參禪處即參禪。唯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自然生之,明澈不染。此無心之心,無相之相。自心不動,便是實相。故實相無相,實心無心,實性無性。唯自清淨,唯自平等。湛然自明,動寂常妙。事來則隨境而動,事去則境滅心空。故心之境若水之鏡,照萬物而不傷,納天地而無痕,不爲動靜所攝。老子曰道法自然,余曰佛法自然。自然之心,不見般若,不見真如,不厭生死,不樂涅槃,則六根不染,知心見性。此唯向內求,故難言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和尚曰:“此所謂道乎?此所言佛乎?佛道亦可通歟?”婉清曰:“若以內求之,則非唯佛道可通,儒釋道皆然。昔韓退之排佛、老,欲立儒之道統。作《原道》《原性》。《原道》本之《大學》,《原性》源乎《孟子》。然其聲大而論淺,故未能明道明性。人之所謂善惡,非性也,乃行也。世人以情別諸行之善惡,則有世人之善惡。孟子假性善,欲求人行善。然千載而惡不絕。其染污者,情也。以污染之情辨世之善惡,則善惡莫能辨,以污染之情行諸世事,則惡莫能禁。去污染之情,則見清淨之心,清淨之性。佛家言性空,不爲情事所擾,則人心自靈,人性自明。孟子言性善,若孟子所言果然,人性自明,則人亦無所不善矣。王陽明《傳習錄》云:‘念念致良知,將此障礙窒塞一齊去盡,則本體已復,便是天淵。’亦若此也。故余於世觀物,於物觀身,以身觀心,以心觀性,心與道合,性同道明。心性不起經綸,然造化於天地,無不是經綸。放浪形骸之外,涵養身心,無不是正道。無染無縛,無掛無礙,無生亦無滅。若口說解脫,則心有束縛,口說涅槃,則心有生滅。故亦無所謂說,無所謂不說。唯隨境而動,宛若落花,宛如流水。遂處鬧市,亦無處不禪定也。穿衣吃飯莫非道,清風明月盡皆禪。”
和尚聞之而起,曰:“善哉善哉。自心空寂,神明自生,朗照天地,無不徹知。無漏智性,本自具足。無念般若,本自清淨。”吾與友度僧堂,同眾人煮蔬而食。雲氣蒙翳,鐘鼓若鐺。

林婉清
2023年3月30日
共和二八六四年乙卯丁亥

6 个赞

今似韓氏之輩,不亦眾乎?

2 个赞

如今是個多數人彼此缺乏基本了解便進行觀念站隊的高度意識形態化世界。

2 个赞

过于真实

1 个赞

其實讓我由感而發的是這句。

1 个赞

林小姐出新作啦!先攒再慢慢欣赏! :pray:

2 个赞

今日重游悬空寺,录得两首禅诗,发在此处,即和林女士的帖子,也顺送云水兄。

《早过悬空寺》

石壁何年结梵宫,悬崖细路小谿通。
山川缭绕苍冥外,殿宇参差碧落中。

残月淡烟窥色相,竦风幽籁动禅空。
停车欲向山僧问,安得山僧是远公。

《登悬空寺》

昨过招提故不登,重寻兰若问山僧。
峰头青鸟来还否,洞口白云去未曾。

谁结丹梯高万丈,我闻佛法演三乘。
凭虚顿悟心无住,好步禅关最上层。
—— 遂城范溪郑洛题

5 个赞

谢谢Bill兄,沾了林小姐的光 :grin: :pray:

1 个赞

“我们对古代雕塑艺术不只是遗忘,而是忽略,甚至是比忽略更近一层,是视而不见”

2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