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灰犀牛”来了…

中国最大“灰犀牛”来了…

为使银行帐面资产状况不至于太糟糕而引发恐慌,中共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接走了大量银行的不良贷款。28家银行刚刚发布的季度财报显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有大幅度增长。经济学家警告,房地产坏帐恐将成为中国最大“灰犀牛”。

为稳定银行的坏帐比率 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接手大量不良贷款

据日经网报道,在最近刚刚结束的财报季中,在香港上市的中国银行报告显示,为了让各家银行的坏帐比率保持稳定,当局采取了大量金融操作手法,其中包括让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出手,接收了大量银行的不良贷款。

对此,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已经做出反应,纷纷对中国的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质量发出了警告。 4月3日,惠誉评级将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列入了负面信用观察;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则早在3月23日已将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置于降级审查之下。

资料显示, 长城资产和华融公司是中共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末设立的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 ”中的两个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旨在帮助陷入困境的国有银行化解金融风险以及帮助国有企业脱困。

日经的报道引述穆迪驻香港的高级信用官戴维·金华·尹(David Jinhua Yin)的话说,华融“风险管理薄弱”,去年净亏损达275.8亿元(人民币,下同)。

戴维写道:“该公司在收购和重组不良资产管理业务下,对房地产开发商和其他企业借款人有大量信贷风险。”

而中共官方监管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银行业去年至少出售了2.7万亿元的不良贷款,其中大量拖欠的信贷债务,最终由华融这类国有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接管。

以甘肃银行去年大规模出售其不良贷款为例:甘肃银行在香港上市,属于中型贷款机构。为缓解不良资产的压力,该银行在去年6月和12月两次举行拍卖会,共出售了面值27.4亿元的不良贷款,相当于该行2021年底整体不良贷款的2/3。

不过,即使进行了这样的处置,这家银行去年年底的不良资产仍高达41.9亿元,比2021年底增长了3%。

日经还披露,让坏帐证券化,是银行用来处理不良贷款的另一种技术,即用信贷来支持出售给投资者的债券。

例如:中国浙商银行在2022年曾将28.3亿元的不良贷款证券化,相当于前一年年底总额的14%,并将另外48.9亿元的此类贷款转让给了资产管理公司。

经过这样一番操作后,这家银行的行长便声称,该行的不良贷款率5年来首次下降,并宣称看到了资产质量的“积极趋势”云云。

报道称,信贷质量的恶化在房地产领域尤为明显。提供明细表的28家中国内地的银行表示,房地产坏帐同比增长69%,达到2,640亿元。

房地产坏帐或成为中国最大灰犀牛

此前,旅美经济学家何清莲曾发文警告说,中国的房地产捆绑了政府、银行和房地产拥有者,不仅成为经济隐患,更是社会隐患,可能是中国最大灰犀牛,一旦控制不当,或引爆前所未有的经济和金融危机。

4月6日,中共官媒《证券日报》曾报道说,截至4月5日,已有23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2022年年报。其中,有17家披露了备受资本市场和银行业关注的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相关数据,而这17家上市银行房地产业坏帐馀额总计高达2,564亿元。

具体来说,中国银行及建设银行新增房地产不良均超过200亿元,中国银行房地产业务不良率达7.23%;股份行中,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房地产不良分别新增96.93亿元、59.71亿元,规模靠前;农业银行的对公房地产不良为460亿元,不良率5.48%,较年初上升2.09个百分点。

除了房地产业坏帐有大幅增长外,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6家A股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出现了负增长。

针对上述情况,何清涟发文指出,中国各地都已形成了依赖房地产畸型发展的“土地财政”。地方政府通过快速发展房地产和基建,积累了远远超过其偿债能力的巨额债务。房地产和基建产品已经大幅过剩,超过了现实的购买力和需求,已根本没有发展空间。

何清涟直言,房地产业的畸形发展,在中国不仅是一个经济隐患,更成了一个社会隐患。

如今,中国的房地产经济已经将政府、银行、房地产拥有者捆绑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无法瘦身。任何时候挤压房地产泡沫,中共政府与民间都需要付出极大代价。

Tue, 11 Apr 2023 04:12:15 GMT 原文链接🔗:

https://news.creaders.net/china/2023/04/10/2596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