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担心的内部威胁 在过去6周重新崛起

习近平担心的内部威胁 在过去6周重新崛起

1、习近平担心的内部威胁 在过去6周重新崛起

彭博社1月18日报道,对于自新冠疫情开始以来就由政府支配其行动的14亿中国公民来说,过去六周迫使他们突然想出生存之道。报道指,中国百姓向民间组织和公司寻求医疗帮助,而政府“躺平”削弱了大众对共产党的信心。

报道指,去年年底中国各地民众自发上街,抗议“清零”政后,之后中共政府突然戏剧性取消大部份封控措施,混乱也随之而来。民众争先恐后地去买药,医院挤爆受感染的病人,火葬场也不胜负荷。中共政府发布了关于自我隔离和治疗的指引,一些地方当局向老人发放药品。但是,国家卫健委官员未能对疫情数据作出明确说明,也未能调动国家资源来缓解物资短缺问题。

在这个时候,民间组织和企业发挥了突出作用。他们推出了协调药品供应、提供卫生建议、提供卫生保健状况的数据,甚至向经常被忽视的农村地区伸出援手。

捐赠药品的微信小程序在12月19日推出后,立即有几百万的访问量和超过80万的帖子。收集捐赠的布洛芬的网上组织“乡村退烧运动”说,截至12月29日,在家庭成员通过微博签名后,它向110个村庄的约13000名老年居民邮寄了药物。“NCP生命支援”是在最初的武汉疫情期间成立的一个草根组织,提供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内的主要城市的医院床位供应数据。

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讲话中要求公众“加倍努力,挺过”这一波疫情,中共官媒敦促人们“对自己的健康负起主要责任”。

虽然中共的宣传部门试图通过强调自我牺牲的故事来引导舆论,但彭博社引述专家指出,中国民众的创伤性经历有可能破坏支撑共产党合法性的社会契约。接受一党专政,以换取合格的治理,保证人民的安全并改善他们的生活。相反,公民现在正在获得在没有党的情况下有效生活的真实经验。

多伦多大学政治学副教授Diana Fu向《彭博社》说:“沮丧的公民感到他们被180度地从严密封控的‘清零’社会抽起,然后放在一个病毒丛林中自生自灭。”“已经很明显,人民在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党在为人民服务。”

美国匹泽学院专门研究中国政治的助理教授刘汉章认为:“政府在清零阶段非常有存在感,现在人们被感染了,它就没有帮助了。”“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局面。我不认为这一事件在公众支持方面对政府有任何好处。”

尽管习近平近年常常镇压民间志愿团体和非政府组织,但这些组织的复苏还是出现了。他长期以来一直担心这些民间组织可能会失控,开始向政府提出政治要求。2013年上台后不久,习近平宣布这些民间组织与西方民主和媒体自由一样,是对党国的威胁。

基层行动的热潮让人联想到武汉最初爆发疫情的时期,当时国家鼓励民众提供医疗资源和资金。法兰克福歌德大学政治学副研究员Bertram Lang说,然而这一次,由于政府已经退后一步,民间组织正在带头行动。

《彭博社》引述Bertram Lang说:“这种自发性绝对值得注意。”“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自发的行为本身就是危险的。”

2、耶伦和刘鹤会面 美中紧张走向缓和?

美国财长耶伦和中共国务院副总理刘鹤1月18日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了被双方称之为“坦诚的”会谈。双方都承诺要处理好美中之间的分歧,并共同寻找应对全球挑战的方法。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财政部长耶伦18日在苏黎世举行的两个半小时的会议上与中共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达成一致,美中两国将在宏观经济和金融问题上加强沟通。

美国财政部在声明中表示,这次会议是“坦诚的、实质性的和建设性的”。与会双方同意在双边和多边基础上加强气候融资方面的合作,包括在联合国、20国集团和亚太经合组织架构内。双方也都将努力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清洁能源转型”。

声明还称,耶伦表示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前往中国访问,并欢迎她的同行来美国访问”。

耶伦在苏黎世与刘鹤之间面对面会谈是美中两国领导人去年11月达成共同寻找潜在合作领域以来的最高级别接触。

刘鹤说,中美双方需要在气候变化和经济等问题上认真沟通和协调,他已准备好展开专业、深入、坦诚和务实交流。

刘鹤说:“无论情况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应该保持对话和交流。”

美联社指出,此次会面正值美中在贸易和技术等方面的关系紧张之际。去年10月,美国政府宣布最严厉的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此举旨在防止中共获得先进的芯片技术,以加强军力。17日,美国商务部将出口管制范围扩大到中国特别行政区澳门,因为担心高端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会经由澳门转移到中国其它地区,从而削弱美国防止中共获得芯片技术的努力。

在耶伦和刘鹤的会谈之初,耶伦当着媒体的面对刘鹤表示:“虽然我们之间存在分歧,但我们会直接表达,我们不应该允许误解存在,特别是那些由于缺乏沟通而产生的误解,这会造成双边经济和金融关系出现不必要的恶化。”

她说,两国都“有责任管控分歧,防止竞争甚至接近为冲突”。

刘鹤也表示,必须着眼大局,努力妥善管控分歧,寻求共同努力维护中美关系总体稳定。

刘鹤17日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上呼吁“放弃冷战思维”,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扩大国际合作。

3、习近平对“防疫松绑”的最新表态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1月18日对防疫松绑公开表态说,中国3年来先对新冠疫情严格实行“乙类甲管”是“正确的选择”。

中共官媒央视报道,习近平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通过视频看望慰问基层党政干部及群众。其中包括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线,与医护人员和一名住院的老年COVID-19病患交流,详细询问防疫调整后的发热门诊接诊、重症救治、药品配备和患者康复等情况。这也是他首度公开过问医院在防疫放开后的因应措施。

习近平说,疫情爆发以来,特别是这一波疫情来势凶猛,广大医务工作者一直在防疫和日常治疗两线作战,长时间高强度、超负荷工作,为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强调,近3年来,中国对新冠疫情严格实行“乙类甲管”是“正确的选择”,经受住了多轮病毒变异的冲击,“最大限度降低了重症率和病亡率,有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习近平又说,这为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实施“乙类乙管”赢得了宝贵时间。现在防疫进入新阶段,依然处在“吃劲的时候”,但“曙光就在前头,坚持就是胜利”。

他提到,目前防疫重心已从“防感染”转移到“医疗救治上”,重点是“保健康、防重症”,医院承担的任务更为繁重。要进一步扩充医疗资源,增加医疗服务供给,增加药品配备,特别要做好重症救治的应对准备,保障正常医疗秩序。

4、中国经济“暗藏”两大危机

中共放弃持续近3年的严格防疫政策,全球市场也在关注中国经济是否能反弹。不过专家一改过往乐观态度并指出,整体劳动力下滑与生产力前景不佳2大因素,可能导致中国经济成长不如预期。

综合媒体1月18日报道,知名经济学家Stephen Roach对美中关系进行将近30年的观察,一直以来,他都十分看好中国经济成长,但近期态度却转趋保守,他表示:“有两个关键原因让我的看法变得较为消极,主要是人口结构与生产力前景的问题。”

Roach补充说道:“中国的整体劳动力持续减少,这样的状况很难在短期内解决,甚至可能是长达25年的危机,另一个原因则是,中国生产力的前景也相当糟糕,会拖累大陆经济成长的力度。”

中共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1月17日介绍称,初步核算,人口增长方面,2022年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是中国60多年来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至于中国解封能否提振下半年的经济表现,Roach则认为,仅能算是周期性反弹,并非长久改善经济状态。他强调:“中国还是有很多机会,但投资者必须非常小心,更应该要密切注意美中冲突所带来的额外风险。”

中共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与政府最初设定的增长目标“5.5%左右”相差甚远,但高于接受彭博社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测的2.7%。2022年最后一个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2.9%,超过经济学家预测的1.6%。

Thu, 19 Jan 2023 03:12:08 GMT 原文链接🔗: https://video.creaders.net/2023/01/18/2568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