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的六度解析節目。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中國投資者在本土市場面臨困境之際,如何熱切追逐海外回報的現象。在內地與香港的互認計畫中,資金需求激增,儘管配額擴大,部分基金資金流入卻再次接近極限。
我們看到,隨著中國經濟前景黯淡,股市漲勢減弱,投資者紛紛將目光轉向海外資產,導致互認基金的需求飆升。甚至連摩根大通的全球債券基金都不得不暫停中國投資者的購買。面對美國市場的強勁上漲,中國投資者對海外股票的熱情同樣不減,這一切都顯示出他們對中國市場的失望以及對外資的渴望。
然而,這股資金外流的趨勢是否會對中國的金融開放造成重大衝擊呢?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投資者們又該如何做出明智的選擇?這些問題都將在接下來的討論中一一揭曉。
請大家繼續收看詳細內容!
彭博新聞社的報導指出,近年來中國投資者對海外市場的投資熱情與日俱增,這種需求之強烈,以至於即便一些基金擴大了申購額度,也在很短的時間內被投資者搶購一空。這一現象尤其體現在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計畫中,該計畫的五隻全球債券基金在本週因為資金流入接近極限而不得不暫停新的認購。這一計畫允許符合資格的內地和香港基金在對方的市場中銷售其產品,從而讓投資者可以在不受貨幣管制的情況下進行資金配置。
從今年1月1日開始,中國監管機構將大陸投資者在這些基金中的持股上限從50%提高到80%,這使得這些基金重新開放,吸引了大量境內投資者的目光。然而,由於中國經濟前景黯淡,國內股市的漲勢近期有所減弱,而主權債券的殖利率則跌至歷史低點,這些因素進一步推動了中國投資者對海外更高回報的渴求。
廣州雪球財富的董事總經理李長民表示,“投資中國股票對投資人來說是一次痛苦的經歷。”他指出,這些互認基金可能吸引了在中國債券收益率較低以及投資者對股市波動失去耐心的情況下,尋求多元化投資的風險規避資本。這一情況凸顯出中國金融開放面臨的挑戰,即如果被壓抑的需求導致大量資金外流,政策制定者可能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此外,總部位於香港的摩根大通全球債券基金是參與基金互認計畫的重要成員之一,該基金擁有23億美元的資產,但由於達到了資金流入的極限,已經暫停了中國投資者的購買。
不僅僅是基金互認計畫受到青睞,追蹤海外股票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今年也受到了中國投資者的廣泛關注。這一趨勢與美國股市的強勁表現相符,特別是追蹤標準普爾500消費者指數的Invesco Great Wall S and P Consumer Select ETF在中國市場上漲幅顯著,週一飆升至10%的漲停。本週該ETF持續上漲,即使投資者需要為其標的資產支付近40%的溢價。
中國市場的表現也解釋了為什麼投資者們紛紛將目光投向海外。由於刺激政策的推動,去年股票基準滬深300指數上漲了14%以上,這是自2020年以來的首次年度上漲。然而,在新的一年裡,該指數已經下跌了近5%,在除了一個交易日之外的所有交易日中皆出現下跌。
投資者們還擔心未來可能的關稅上調會進一步放緩經濟增長,這一擔憂促使市場預期貨幣政策將更加寬鬆,從而導致10年和30年期中國政府債券的殖利率創下歷史新低。相較之下,中國與美國的殖利率差距已擴大至前所未有的300個基點,這使得後者的利率對投資者愈發有吸引力。
自2015年開展以來,互認計畫允許大陸和香港的合格基金互相在對方市場銷售產品。該計畫自此發展壯大,特別是吸引了大陸投資者投資於在香港註冊的全球投資共同基金,這讓他們能夠避開人民幣兌換的限制。目前該計畫中有44個此類基金,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截至去年11月底,這些基金向內地投資者出售的資產總值約為415億元人民幣(57億美元)。儘管這一數字看似龐大,但實際上僅佔南向資金3000億元人民幣外匯配額的一小部分,顯示出投資還有很大的擴張空間。
與此同時,上海展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基金經理楊如意指出,“隨著中國股市的波動,美國債券顯得更具吸引力。”確實,這種跨境投資的趨勢不僅反映了市場的波動,也凸顯出了中國投資者在全球金融資產配置中的戰略轉變。
整體來看,中國投資者的行為顯示了有意擴大海外投資的動機,而這一動機是由於國內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有限的回報所驅動的。然而,這種趨勢也提醒著政策制定者和金融機構在鼓勵資本自由流動和保持金融穩定之間取得平衡。在當前的全球經濟環境下,中國投資者的海外投資策略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國內外市場的互動和資本流動的動態。
謝謝大家收看六度探索!這是一個由科學家、經濟學家、媒體人、工程技術人員合作建立的新型媒體,網友與六度Ai參與、合作完成各種內容,這些內容不能作為任何決策或法律的意見。這是一個新型的試驗性媒體方式,我們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修正錯誤。網友可以參與討論,也可以向萬能的六博士提出你能想出的任何問題,六度世界網址是6do.world!請介紹給你的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