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如何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第二階段談判並非不可能。華盛頓這次必須做對:六度解析20250109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的六度解析節目。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川普如何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的過程,以及未來可能的挑戰與機會。自從川普上任以來,他對中國的貿易政策可謂是跌宕起伏,從威脅加徵關稅到簽署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這一切都在不斷改變的國際局勢中進行。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惡化,第二階段談判的可能性看似岌岌可危。

我們將分析川普政府在第一階段談判中的策略,以及如何將未完成的承諾和新興障礙重新納入討論。中國在面對自身經濟挑戰的同時,可能會考慮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必要性,但這絕非易事。報告指出,雙方在貿易和技術限制方面的互動愈發複雜,尤其是在疫情後的背景下。

最終,我們將探討華盛頓如何在即將來臨的第二階段談判中,重新審視對北京的要求,以確保達成更具建設性的協議。這不僅關乎兩國的經濟未來,也將影響全球經濟的走向。請大家繼續收看詳細內容!

本文由《外交政策》雜誌的作者溫蒂·卡特勒撰寫,她溫蒂‧卡特勒 (Wendy Cutler)是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兼華盛頓辦事處董事總經理。她曾在歐巴馬政府期間擔任美國代理副貿易代表。溫蒂·卡特勒在文中深入探討了美國前總統唐納德·川普與中國在貿易協議上的互動,並就如何推進第二階段的談判提出了若干建議。文章背景設置在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持續升溫之際,特別是在川普政府對華關稅政策的影響下。

川普在競選期間和就職初期,多次強調中國在貿易中佔了美國的便宜,並威脅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旨在施壓中國政府。然而,這些措施的真正目的令人疑惑,究竟是為了迫使中國回到談判桌,還是意圖進一步分裂兩國經濟。川普的財政部長提名人史考特·貝森特則支持利用關稅作為談判籌碼,而美國貿易代表提名的傑米森·格里爾則更傾向於與中國戰略脫鉤。

在川普的任期內,美國與中國達成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這被他譽為歷史性的成就。該協議要求中國在兩年內購買價值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並進一步要求中國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減少技術轉移要求、取消美國農產品出口壁壘等。雖然中國履行了部分承諾,但未能達到採購目標。隨著時間的推移,第二階段談判的必要性愈加顯現,尤其是在補貼、國有企業改革、產能過剩等問題上。

自第一階段協議簽署後,雙方並未能啟動第二階段談判,這一方面是因為COVID-19大流行加劇了兩國緊張關係,另一方面也因為雙方在第一階段談判後需要時間緩解疲憊。六年過去,雙方貿易與技術限制進一步加劇,互相依賴度降低。中國透過增加補貼和擴大國營企業力量來加強其國家在經濟中的角色,同時將多餘產能推向國際市場,這些因素使得全球順差達到新高。

在此背景下,川普的政策在某種程度上被認為具有挑戰性的交易撮合者的色彩,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過去被認為不可能的目標。儘管中美貿易談判的前景看似暗淡,但中國基於其經濟利益考量,可能會選擇與美國達成協議,以避免威脅到雙邊每年6000億美元的貿易關係。

如果川普決定重啟談判,美國應該從第一階段談判中汲取經驗教訓,重新審視和更新先前的要求,包括對中方的採購承諾進行現實化的調整,定期監控進度,並將產品與美國私營部門的產能和需求重新匹配。

此外,新一輪的貿易協議不應僅限於解決雙邊貿易不平衡問題,還應努力限制中國使用補貼和金融援助的手段,減少國內需求不足導致的生產過剩。若無法取得實質性進展,美國可以考慮通過設定進口配額來防止不公平貿易產品的流入,而不是只是單方面提高關稅。

中國企業正在將生產轉移至東南亞和墨西哥等地以規避美國關稅,為了達到長久的效果,美國應該在與中國的協議中納入這些對第三國市場投資的考量。這可以通過加強反規避措施、完善原產地規則、提高透明度以及對特定企業的出口禁令來解決。

貨幣政策的考量對於美中貿易協議也是至關重要的。即使有資本外流的風險,中國可能會選擇讓人民幣貶值以保護其出口商。第一階段協議中的貨幣條款需要進一步強化,以確保潛在協議的目標不受貨幣波動的影響。

雙方還應該考慮取消非戰略性領域的關稅,採用分階段的方法,逐步涵蓋從低價值消費品到低技術製造業產品和機械。最終,任何新的協議都需要強而有力的執行機制,確保在中國未能履行義務時,美國有能力立即採取懲罰措施。

這些建議固然存在推動上的挑戰,尤其是在如何吸引中國加入談判方面。中國談判代表必然會提出自己的要求,很多可能對美國來說無法接受,如放鬆對技術出口的控制。然而,一個值得探索的領域是美國為中國的特定投資打開大門,這一點已經引起了川普的興趣。川普曾在集會中表達對中國在美國汽車投資的歡迎,因為這可能會為美國工人帶來利益。

不過,美國的其他貿易夥伴可能會對與中國達成的任何協議表示抗議,擔心這會改變中國對其市場的出口,影響其國內的外國直接投資,並可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華盛頓應努力減輕這些擔憂,說服合作夥伴接受這一新的貿易方向,並繼續發展替代供應鏈以減少依賴。

格里爾指出,華盛頓應該致力於從根本上改變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關係。這些建議的目標即在於此。川普的第二個任期內關稅政策的具體時間、幅度和目標國尚不確定,但毫無疑問關稅措施將繼續成為其政策工具箱中的一部分。就像川普時期的其他政策一樣,未來的動向可能隨時改變。然而,基於其交易主義的背景,即便面臨挑戰,第二階段的貿易談判可能正在醞釀中,關鍵是這一次華盛頓必須做出正確的決策。

請大家繼續收看節目的六度百科,對關鍵內容進行背景介紹。

美中貿易協議指的是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協定,主要目的是調整和促進雙邊貿易關係。這些協議是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美國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中貿易協議通常涉及關稅、貿易壁壘、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讓和農產品出口等多個方面。

美中貿易協議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兩國的經濟互動歷史。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中國的經濟改革和市場開放政策使其成為全球貿易的重要參與者。美國企業迅速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出口也大量進入美國市場。這種雙向貿易的增長促使兩國需要建立更正式的貿易框架來管理和解決貿易爭端。

2018年,隨著特朗普政府對中國貿易政策的不滿,美中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美國指責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包括強制技術轉讓和知識產權盜竊。作為回應,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中國則對美國進口商品進行報復性關稅。這引發了一場持續的貿易戰,對全球市場造成不確定性。

在此背景下,2019年底至2020年初,雙方簽署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該協議的核心內容包括中國承諾在兩年內增加購買美國產品和服務2000億美元,涵蓋農產品、製造品、能源產品和服務等。此外,中國還承諾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放鬆金融服務業的市場准入,以及停止強迫技術轉讓。美國則承諾降低部分中国产品的關稅。

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對全球市場產生了積極影響,暫時緩解了美中之間的貿易緊張。然而,許多問題仍未得到解決,例如國有企業補貼、數字貿易和網絡安全等,因此預計未來還需要進一步的磋商和協議。

根據數據,美中貿易對兩國經濟都有重大影響。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而中國則是美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地之一。2020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約4340億美元的商品,而出口至中國的商品和服務約1240億美元。這種貿易不平衡是美中貿易爭端的重要背景之一。

總之,美中貿易協議對全球經濟和兩國的政治、經濟關係具有深遠影響。隨著全球化的深化和地緣政治的變遷,未來美中貿易協議的進展和變化仍將是國際關注的焦點。

謝謝大家收看六度探索!這是一個由科學家、經濟學家、媒體人、工程技術人員合作建立的新型媒體,網友與六度Ai參與、合作完成各種內容,這些內容不能作為任何決策或法律的意見。這是一個新型的試驗性媒體方式,我們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修正錯誤。網友可以參與討論,也可以向萬能的六博士提出你能想出的任何問題,六度世界網址是6do.world!請介紹給你的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