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医生做完5小时手术后直奔ICU看望病重姥姥,就诊量爆满,医护都在超负荷工作
1月19日,央视新闻报道,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急诊团队组长蔺晨参与了一场长达5小时的手术,安抚好家属后,才赶去ICU看望重度心衰的姥姥。 就在几天前,姥姥在被抢救时,蔺晨正在抢救另一名患者。 进入秋冬季,各种疾病高发,再加上临近春节,急诊科比平日更加忙碌,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均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甚至许多医务人员在拖着病躯坚守岗位。 近日,北京一急诊医生在网络上分享了自己甲流感染经历。该医生在感染甲流近一周后,病情突然恶化,在夜班期间出现再次发热、全身发冷、言语不利等症状。 同事察觉异常后立即协助其进行检查,最终确诊为病毒性肺炎,伴有低血氧、心动过速和四肢花斑等严重表现,甚至一度陷入休克前期。 我国医生的人均数量远达不到某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整体资源配置极不均衡,医务工作者承受的压力无以复加。到2018年底,我国每千人口配备2.4名医生,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字通常在4人以上。医生资源的稀缺促使他们不得不超负荷工作。 新版《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14.43%的医师工作时间在国务院规定的法定时间内。医师每周平均工作时间都在40小时以上,三级医院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05小时,二级医院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13小时,仅有不到1/4的医师能够休完法定年假。几乎所有医生都曾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半数人曾连续工作超过36小时,约两成医生甚至曾连续工作48小时及以上。 由于被迫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医生的健康水平和职业满意度遭到严重影响。 早在2010年,卫生部门曾做过一项调查,在4032名受访医师中,1/4患有心血管疾病,近一半医师有高血压,40岁以上医师的患病几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因此给予医生合理的工作时间与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政策至关重要。 面对当前医疗环境的困境,解决之道是加强医疗人力资源管理,适当增加医护人员编制,推进医院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科学的工作安排与调度,可以逐步减轻医生的负担。具体而言,增加医生人数、提高薪资水平、提供更具人性化的休假制度,都是在短期内缓解医护团队负担的有效策略。与此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也必不可少。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投入,以及社会对医疗行业的支持与理解,我们有望唤起实际的改善。 唯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推进医疗制度的改革,使工作人员从现有的压力状态中解脱出来。 来源 | 网络 编辑 | 木白
Mon, 27 Jan 2025 03:32:31 GMT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