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逃拆迁】屹立香港旧区深水埗44年 “棚仔”布市场因起公屋而落幕
香港硕果仅存、屹立旧区深水埗钦州街44年的“棚仔”布市场,经历了长年的抗争,曾捱过几次港府收地建屋风波,甚至曾以民间抗争方案扬威海外,夺得澳洲首届“勇气与社区参与奖”,但来到今年农历大年初十(31日),“棚仔”终于要被迫倒下,“插针式”地改建公营房屋。有年老的布贩向本台称,多年来抗争,身心俱疲,无奈数十年艰辛拼博回来的心血,现时只能付诸流水,甚具历史价值和回忆的地方白白被摧毁;另有年轻一代则冀尽最后力气,在新址通州街桥底街市承传三代祖业,盼以另一种方式让港人不忘自己曾拥有的“香港制造”。
俗称“棚仔”的深水埗钦州街小贩市场于1978年建成,是香港现时唯一一个布料集中地。琳琅满目的布、胶板、帆布、棉布条等各种布料,包围由过百档口而组成的“迷宫”,成为当时令人著迷“寻宝地”。然而,这陪伴港人成长之地,于周二(31日)下午5时正式关闭,告别港人。
布贩:在农历新年要倒闭“大吉利是”
在离别之际,“棚仔”人头涌涌,迫满忙于清货的布贩和前来道别的街坊。为家业坚持30多年的“天荣行”负责人潘太向记者说,这个农历新年对他们而言,“特别深刻、特别难过”。
潘太说:不舍得,不开心,都会有点心悒。始终都30年在这,有感情的,熟客来了,叫声我,买不买东西都很开心。没想到在农历新年这样搞我们,中国人在农历新年要马上倒闭,是否大吉利是?
潘太说,这布档养大了3个子女,他们现在都已27、28岁。虽自己亦年纪大了,有退休打算,但万万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去结束自己辛苦建立的一切。潘太捉紧手上珍贵的丝绒布和棉布,苦诉在限期前卖不出的货,如自己没地方安置的话,将白白地被港府充公回收。
潘太说:布可以清就清,否则就只能贱卖5元一码,之后被回收。身家来的,不只是心血,自己帮人买几十元一码布都不舍得,自己又那么便宜卖给别人。
市民:新址无法取代“棚仔”建立的价值
言谈间,熟客Nerry特意前来与潘太道别。她透露自己由设计学生到毕业后踏入社会,就光顾至今。当得悉潘太不会在港府安排的新址通州街桥底街市继续经营,她深感叹息,然而亦认为新址无法取代“棚仔”建立的价值。
Nerry说:对(“棚仔”关闭)的消息,跟香港很多东西一样,都不明白为甚么?就算明白也没用,土地用途也要看人民、消费者的需要,不是单向的。不是一个地方问题,而是建立的关系、网络、社区,不是一个地方、一个建筑、一个新市场可取缔到。
同场的另一80多岁的“天荣行”负责人潘先生,是第一代搬入来的档主,风雨不改地与“棚仔”经历了40多年的高低起跌。
潘生说:最记得是火灾,烧了两次,都烧在这,以前顶是四面瓦,现在只馀这里,这里全部换新的了,损失了6、7万元。最辛苦是天热,这就30多度,中间的是42度,鬼叫你穷呀,就那样捱。有时(货)多就请苦力,自己怎搬,一、两车货地运回来,一匹牛仔布有80斤。
“棚仔”见证香港制衣业的风光日子
潘先生说,香港制衣业和“棚仔”曾很风光,虽然香港是世界各地最小的布市场,但都吸引全香港以至世界各地的人都来光顾,包括布厂、制衣厂以至时装设计师、学生和游客,因为“香港是信心的保证”。
潘生说:起码我们不会骗人,卖给人是有多没少,你说有否保证?
潘生最深刻是“棚仔”于2017年时因为抗争曾扬威海外,勇夺澳大利亚首届“勇气与社区参与奖”。据《明报》当时报道,当时设立该奖项的澳大利亚规划师Wendy Sarkissian曾亲赴“棚仔”颁奖予档贩,现在“世界都在看著‘棚仔’”,呼吁香港政府“拿出勇气”与市民合作。
港府未有正视布贩建议的搬迁方案
翻查资料,2005年在“棚仔”布贩的抗争下,成功令港府的清拆计划搁置;但港府再于2015年重推“拆棚建屋”,计划将“棚仔”搬迁至通州街临时街市。布贩结合民间多个持份者共同设计出搬迁的民间方案,建议把通州街临时街市第1至3座预留给现有棚仔商户,第4座则规划成时装资源中心,为新晋设计师提供工作空间;第5座为社区文化中心,举办公众布艺活动。至今“钦州街布贩市场商贩关注组”仍坚持向港府建议有关方案,惟一直未获正视。该团体代表早前更形容,与港府谈判多年,“心力交瘁”,只能被迫接受港府现时的安排。
潘先生亦表示,因年纪老迈,无力再坚持,随“棚仔”的消失,决定与街坊说再见。
年轻一代不惜捱贵租亦希望承传祖业
同时另一边厢,亦有年轻一代希望承传祖业。本身是护士的“信昌疋头”负责人莫先生向本台说,该铺会搬入在通州街桥底的街市继续经营。他说,这“信昌”招牌有40多年历史,见证太太的外祖父毕生血汗,所以“无论如何、就算捱贵6、7倍租金”,都冀尽最后努力守著家业,守著香港尚存的文化产业。
莫先生说:这块招牌是我太太的公公留下来的,都留了4、50年,如果可以都继续做,因为始终是文化一部分。我们入了不同日本布和“香港加油”的布,让更多年轻人留意这些文化产业,始终我们要知道自己是何人,就是要由文化产业来传承,香港人要有香港人的布。
莫生说他们已是较为幸运的一员,其他不少档主都7、80岁,要他们劳师动众一个月内搬走积存30、40年的货,已“有心无力”,更何况要他们在新市场东山再起?
在旁的“信昌”第二代负责人冯先生,亦感叹在“棚仔”亲尝的甜酸苦辣,与街坊、档友捱过一次次的风浪。
冯先生说:我们三代都在这,老板娘(婆婆)第一代、我是第二代,他是第三代。这是我们跟政府抗争时的(单张),2015年的,以及在深水埗搞的社区活动,都曾成功过很多次。十多年来都搞过不少活动,在香港曾举行过很多很开心的事,介绍深水埗和自己铺头。无奈他们以“居屋”为由,我们无以为辩。其实收地,我们也不要紧,但都希望这种(棚仔)都可继续保存,当纪念馆也好,不想它就此消失。
“棚仔”料今年内清拆 兴建30层高公屋
据港府资料,“棚仔”预料今年内清拆,用地将会兴建一幢约30层高的“插针式”公营房屋,预料可提供240个单位,以容纳约670人,最快2027年入伙。而食环署回复本台指,“棚仔”内有49个合资格经营者,当中33户选择离场,16户可以下月1日起迁往邻近的食环署新场地,无缝交接。署方强调,一直有与档贩联系,“棚仔”原本计划于去年底关闭,但考虑到部分档贩希望经营至今年农历新年后,食环署最终将关闭日期延至周二(31日)。如个别租户在迁出时有实际困难,食环署会考虑酌情安排。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Tue, 31 Jan 2023 14:06:17 GMT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