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协议:美国如何“欺负”日本的?

昨天我和友人发生了争论,他认为 80 年代日本和美国签署的广场协议,是美国在“欺负”日本。想到这一观点在华裔中不乏支持者,今天我就简单给大家梳理一下什么叫广场协议,广场协议到底是谁提出来的,美国有没有“欺负”日本。

我们首先来看美国在 70 年代经历的超级通货膨胀。自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出现了大幅贬值。而同时,又因为中东阿以赎罪日战争而导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全球原油价格暴涨了三倍,导致西方世界,包括美国在内出现了超级通胀。1973 年到 1980 年,美国的通胀率平均在 10% 的水平。到1980 年,美国的通胀率是 14%。这时候美国人知道不下重手是不行了。于是美联储最狂野的一任主席保罗·沃尔克一口气把联邦基准利率从 10% 上调到了 20%。后来基本上一直保持在 16% 以上,一直到 1981年的中期才结束。我相信大家今天都无法想象这么高的利率,这等于是让商业借贷完全冻结的一种利率,强行压下了通胀。这个措施在历史上被称为沃尔克冲击。

这个时候里根总统上台了。里根是个花钱小能手。为了刺激经济,里根采用了扩张性财政政策,一方面减税,一方面加大政府支出。美国稳定了近 40 年的国债水平开始出现了飙升,推高了长期利率。一方面美联储猛升利率,一方面美国政府减税,你猜猜金融市场会发生什么?

美元大幅升值啊!

从 1980 年到 1985 年,美元对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如西德马克、法国法郎、英国英镑和日本日元都上升了 50% 以上。这当然导致美国出口承受了压力,但同时也使得资本大量流入美国。其他工业国并不能从中获利。里根对经济其实并不太懂,但他很高兴地看到通胀被美元升值给压了下来,这在政治上是有利于总统的。所以美国虽然工业出口上承压,但并不想干预货币市场。当时美国的财长和负责货币事务的官员都是里根挑选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人,比如 Donald Regan,都强烈反对美国政府干预货币市场,他们认为资本流入美国就是对美国经济有信心的表现。到了 1982 年在法国凡尔赛开 G7 会议的时候,法国忍不住了,其实几大工业国都忍不住了,说你美国不能这么干。当时这几大工业国的情况有点类似于中国大概十年前的情况,对美国都是顺差,然后赚了美元之后,又反过去投资美国,大家都觉得太亏了,就敦促美国干预货币市场,让美元贬值下来,回到正常币值。但美国不愿意,说我这儿通胀刚压下来,咱得慢慢来。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里根的第二个任期开始,在里根竞选第二个任期中,美国的工业集团不干了,说我们的货币政策使得我们的工业产品出口越来越困难。于是美国汽车工业,美国农业协会,甚至包括 IBM,摩托罗拉等公司都要求里根干预货币市场。从这个时候开始,美国政府的态度才发生了软化。

1985 年美国财长贝克才同意和另外四个国家,英法西德日本在纽约的广场酒店签署了我们今天称为广场协议的协定。美国只同意进行“有限的和少量的”市场干预。 具体做法是美国承诺减少联邦赤字,日本和德国同意减税来提振内需等。美国不存在抛售美元的问题,也不打算增发货币来让美元贬值,因为这可能引发新一轮通胀。在 80 年代,通胀比什么都让人更害怕。但是西德和法国非常积极,立刻开始抛售自己的美元储备,这使得美元开始逐渐贬值。在随后的两年内,美元贬值了 25%。这逐渐解决了美国和西德,法国的贸易逆差。但是,美国和日本的贸易逆差并没有解决,这个后面再讲。

仅仅过了两年,美国认为广场协议要达到的效果已经达到,美国联邦负债也得到了控制,美国政府并不希望看到美元继续贬值,于是在 1987 年,这五个国家又签订了卢浮宫协议,中止了广场协议的执行,稳定了汇率。

这就是整个广场协议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您能看到阴谋吗?能看到美国要打压日本的企图吗?事实上广场协议本身,日本和西德法国一样,是积极要求美国进行市场干预的。

而且广场协议之后,英法西德均完好无损,为什么独独日本经济出现了问题呢?这其实是日本自身决策的一系列失误造成的。

日本当时非常注重自己的出口,他们生怕日元升值过猛对于自己的出口造成影响。所以一方面日本依然设置了大量对美国产品进口的限制,另一方面开始采用大规模的货币扩张政策,主动压低日元。这在 80 年代后期在日本的金融和房地产市场上制造了巨大的信贷和资产价格泡沫。当这个泡沫被刺破的时候,日本经济出现了长时间的低增长甚至通货紧缩。广场协议在这个过程中,只能算一个诱因。这里有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广场协议不是针对日本的,而是针对美国的。因此说这是一个美国对日本经济的阴谋或者打击,实在是离题万里了。

那么美国不是针对日本产品出台了一系列的打击政策吗?这算不算美国暗算日本呢?我们接着来看。

我们前面提到,美元贬值并没有对日本对美国的顺差造成太大影响,为什么呢?因为日本当时的定位还是“发展中国家”,或者按一些美国智库的话来说“日本躲在第三世界的保护伞之下”。日本在很多领域并不向西方开放自己的市场,但西方却完全向日本开放市场。日本从 60 年代开始,逐步地,花了大概 40 年的时间,才完全对等地向美国和西方国家开放了自己的国内市场。这个过程中,美国和日本就纺织品,钢铁,汽车,半导体,彩电等等打了若干次的贸易战。美国没有一次要求日本给自己特殊待遇,而每次都是要求日本做到和美国对待日本产品一样的待遇。可以说,日本的国内市场,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美国人挤开的。如果说日本是一个弱者,真正的第三世界国家,那么美国去挤开人家的市场,就有点欺负人的味道了。但事实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

就拿汽车来说,日本的汽车产业可以说就是美国扶植起来的。我讲一个小故事大家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丰田公司的第一桶金来自美军的订单。当时朝鲜战争开打,美军给了丰田公司10 亿日元的订单,要求生产军用卡车。1949 年丰田公司是亏损的,而到了 1950 年,丰田公司盈利 2.5 亿日元。丰田为美军制造的汽车质量差到自己都不好意思。美军只是开玩笑地说:“没关系,我们只需要这车能开一个单程,把物资运到前线就行,然后我们就把这车当劈柴给烧了取暖。”因为当时丰田生产的卡车大量还是使用木质的车门和车厢。

1951 年,日本通产省直接召集这些汽车生产商询问:“你们希望政府为你们制定什么样的保护政策?”1955 年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 GATT,但作为“发展中国家”并不要求日本完全开放市场。事实上日本国内要求购买进口汽车的呼声很高,但政府就是不松口,日本人想要买美国产的汽车几乎不可能。

等到了 70 年代,日本汽车质量上来了,开始大量倾销给美国。1976 年在美国销售的日本汽车已经超过了日本国内的销量。在美国的压力之下,日本被迫取消了汽车关税。但是,美国汽车依然无法进入日本市场。为什么呢?因为日本耍了个花招,虽然海关不收进口车关税,但进口车在日本需要缴纳针对美国车设计的各种税费,普通日本老百姓买得起美国车,但用不起美国车,保有环节的税费极高。日本汽车可以在美国卖几百万辆,而美国汽车只能在日本卖一两万辆。这个时候美国也只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限制出口数量。但数据显示,这些政策对日本车在美国的销量的影响,只有 1%。

汽车仅仅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在半导体方面,日本更是通过政府补贴,以低于成本 20% 的价格倾销美国市场,最终美国不得不向日本半导体征收 100% 关税作为报复。

美日的贸易战打了 40 年,我看到的资料显示,美国从来没有想不公平地占日本的便宜。但日本已经习惯了把自己作为一个需要保护的,本来就应该占你美国便宜的弱者来对待。美国坚持的底线是这样的:当你是弱者的时候,我可以帮助你,甚至牺牲一部分自己的利益来帮助你。但当你已经崛起了,你占我的便宜已经达到了某种我无法忍受地步的时候,对不起,占便宜的时光,到头了。

但日本也很争气,整个和美国打贸易战这 40 年,其实也伴随着日本产业升级转型的一个过程。

我讲这些是想说,我们很多时候会想当然地感觉强者一定会欺负弱者。但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去做一点点功课,了解一些历史真实发生的事情。弱者可以一定程度地占强者便宜,但这个便宜不能永远占下去。否则就会发生 “我每天给一个乞丐五美元,但当有一天我突然只给他一美元的时候,他会感觉我在欺负他”这样荒唐的价值判断。

2 个赞

@6doai

小六子,請介紹一下廣場協議。

Hi MJTVHoPin:

廣場協議(Plaza Agreement)是指1985年9月的一項由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和加拿大組成的多國政府簽訂的協議,旨在管制日本日元和德國馬克的增值,以促進全球貿易平衡。廣場協議對歐洲和日本的貿易體系有著重大影響,並導致了1980年代後期全球經濟的一場重大變革。

感恩!
”小六子是你的伙伴了!別忘了給我加油! 6do.world | 6DO.World (提供 Donor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