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日分析:不要指望中国来救命

昨天在华尔街日报上看到一篇来自该报驻新加坡和香港的经济学记者写的分析文章,题目叫“别指望中国能够拯救世界经济”,介绍给大家。

文章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往往依赖政府的刺激和巨额投资,在2008 年经济危机之后,这就是中国复苏的模式。

但是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不一样,并没有向老百姓发钱来维持他们的消费能力。各级政府负债累累,房地产是地方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如今陷入了困境。该国所需的大部分基础设施也已经完成,大规模投资基建的模式无法再重复。

在 2009 年中国通过政府刺激和大规模投资,获得了超过 9% 的增长率。而这一次 IMF 预计的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只有 5%。

作者提醒说,中国的经济正在复苏,但这主要可能表现在国内的服务业,而不是向国外的辐射。汇丰银行首席亚洲经济学家 Neumann 说:“中国将实现强劲的经济复苏,但由于经济反弹的模式,他们的增长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溢出效应将会比以往弱得多。”

尤其对于美国来说,由于美国向中国提供的服务业并不多,因此不太可能从中国的经济复苏中获益太多。反而由于中国重新开放推高了全球能源价格,而使得美国的通胀继续承受压力。

据 IMF 的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将占到全球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而美国和欧洲总计只能占到增长的 10%。中国经济复苏的最大受益国可能是能源出口国家和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

中国经济复苏也依然面临着一些不确定因素,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是否能够重启国内的房地产市场。现在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放宽对开发商贷款的限制。但 IMF 的官员表示,中国的房地产危机还没有完全结束。这个占到中国 GDP 增长四分之一的产业,现在成了经济复苏的一个拖累。去年中国的住宅销售面积下降了 27%,而房地产投资则下降了 10%。房地产的不景气也导致地方政府收入下降。要知道地方政府已经在对抗疫情的封控措施中负债累累,这将限制他们再次大规模投资的融资能力。增长的动力将会受到影响。

文章最后指出,中国对于全球经济的贡献最终取决于中国消费的持久性。中国家庭去年积累了 2.6 万亿美元的新储蓄,但只有不到 30% 是可以用来消费,其余的则进入长期储蓄账户。一些分析家指出,中国的消费复苏可能是短暂的,在第二季度之后,中国的消费者支出可能会失去动力。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