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俄烏談判方案,在全世界引起軒然大波,比較有意思的是,他們對馬斯克質疑、批評的理由,方式,依據,和幾個月前批評何頻先生在俄烏問題上的觀點,基本完全相同,站在道德高地,脫離現實性,用道德、理論、大詞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缺乏實際解決問題的方案。我覺得,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的正義鍵盤手,其思維方式是有大問題的。
一,思維框架(範疇)
康德最早提出範疇的概念,認為我們看世界,需要基本的範疇作為工具:量、質、關係、樣式,離開他們,我們無法進行認識活動。
自然科學也是這樣,沒有時間、空間、速度、質量的概念,沒有物理學。社會科學也是如此,進步、民主、自由、權利等等,都是我們研究社會的基本概念。
可是,這些基本概念,搞的不好就會成為陷阱,如果出錯就會顛覆整個思維、理論大廈,顛覆世界觀。絕對時空的概念出錯,顛覆了古典物理學,在社會科學上,那些基本概念,也有出錯(模糊)的可能。
比如,民主、自由、人權被稱為普世價值,作為研究社會問題的基本框架和概念。為什麼是“普世”?這些西方先進國家共同認可的東西,這些占世界不到兩成人口認可的東西,顯然不是因為人口占比(像一人一票那樣),成為“普世”。人們一般認為,是因為這種價值先進,代表歷史發展方向,代表未來,所以是“普世”。然而,西方的生產力強,東西方競爭中的勝利者,未必就代表歷史發展方向,就像歐洲歷史上曾經發生的日爾曼蠻族入侵,蒙古人入侵,伊斯蘭入侵,入侵者或許有幾百年優勢,但未必代表先進。西方目前的領先,不能證明其就是歷史發展方向(雖然我們多數人,包括筆者都認為這些是歷史發展方向,但這并不是邏輯的必然,也無法知道是否歷史的必然)。
眾所周知,不同民族,甚至每個人,看世界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東方儒家文化,在關係上更推崇和諧、求同存異,而非黑白分明、你死我活,兩種框架很難分出優劣。甚至在國家關係上,以尊重國家主權為基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与天賦人權為基礎的“人權高於主權”,很難説哪一個就代表絕對真理。
在研究社會問題上,除了基本概念、範疇本身是否科學,是否真正的“基本”(不可缺少)外,其本身的涵義常常在不同的人之間往往有不同的意思,民主、自由、人權等詞都是如此,在討論者之間尚未對其涵義有同樣理解時,運用這些詞闡述問題,衹能是雞鴨對話,鷄或鴨各自認為有理並沒有什麼意義。
二,看問題的角度
我們常常説,要有思想力,思維有穿透力,要有高度,説的都是如何分辨、分析事物,看清楚事物之間的關係。有高度,才能看清楚事物之間的關係,有深度,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質。越是複雜的事物,越是需要直面事物,客觀面對,儘量減少個人的主觀想像、主觀意願。
可是,許多評論者,誤以為看問題的高度、水平,就是“上帝視角”,就是用上帝的眼光,絕對的公平公正,來分析評判事物。可是,我們都是凡人,都沒有上帝那樣的全知全能,耶穌早就告誡我們“不要論斷人”,不要把自己當做上帝。那些在評論事物時,指點江山,真理在手,熱衷于評判別人對錯,而不是分析事情的因果、聯繫,再加上如果錯用基本概念、框架,就會成為可笑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