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將:既出球也岀糗?

這個時代造就了“門衛”的地位攀升,戰術的演變已經讓他們幾乎成為了一種必需品。

腳下功夫不好的門將沒資格用手出征,這絕對是當代世界足壇最大的潮流之一。從早年瓜迪奧拉揮刀斬哈特,到本賽季曼聯棄德赫亞買奧納納,以及阿森納出人意料地以拉亞替代拉姆斯代爾的主力位置,都說明撲救能力的高低已經不是考核門將水平的第一標準。而能用腳把球傳好,幫助球隊把球權控制下來,甚至是成爲本方進攻發起形成破局的關鍵,這才是現代門神的最佳形象。

門將不只是守門的,而是“第11位外場球員”,進攻的第一發起者,這種理念聽起來確實很不錯。如果能多一位參與進攻的選手,足球難道不應該更加美妙?所以無論“傳控派”還是“瘋狗流”,大家都在這麼追求。只是理想很好,現實卻有些變味,至少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已經見過不少出球型門將出醜。而爭議也因此經久不衰:門將的腳法真有那麼重要嗎?

首先有一點必須承認,那就是知名教練對於門將腳法的要求完全是有增無減,比較極端的例子如拉亞替換拉姆斯代爾——後者並非是那種“傳統英式門將”,腳下技術從廣義上來說並不算差。而從數據角度來看,門將被越來越多的要求加入到後場傳倒體系之中,這也是一種整體性的變革,尤以英超的變化最爲明顯。根據Opta的統計,英超門將的平均傳球距離在4年前尚能達到40米,在經歷了逐年的降低之後,上賽季的數據就只剩下35.4米。這當然不是說他們不會長傳,而是英超門將已被更多要求用短傳參與後場組織。

在十幾年前的2010-11賽季,英超門將的平均傳球距離足有53米,如此巨大的差別不能不讓人再度感嘆,時代真的變了。然而“先進足球”席捲世界,並不只是帶來了美好與華麗。那些曾被吹得天花亂墜的新型門將們,也曾在過去數月爲我們上演了太多悲喜劇。其中奧納納可能是大家討論過最多的,曾幾何時,他被稱爲是當世最佳門將之一,曼聯戰術重建的基石,但現在他早就成了噴子口中的大水貨,腳下瞎整活手上不會撲。

而這也絕對不是毫無根據的瞎噴。回憶一下曼聯歐冠客場戰平加拉塔薩雷,喀麥隆人的三次拙劣表現可是一丁點都配不上他那達到5000萬歐元的轉會身價。尤其是被齊耶赫打進的第二粒任意球,奧納納先是反應遲鈍然後又手型錯誤,愣是把對方很正的射門摟進了自家網窩。

不僅曼聯門將故事多,被強推上位的“槍手一號”拉亞也不時搶鏡,一會兒被切爾西邊鋒穆德里克打進驚天吊射,一會兒又出擊跳得還沒有盧頓後衛高,各種尷尬丟球引來一衆球迷怒罵:留着上賽季功臣主力不用,非要換這矬子(拉亞身高僅1米83)作甚?

知道有坑,還前赴後繼,這確實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而答案或許並不複雜:這個時代造就了“門衛”的地位攀升,戰術的演變已經讓他們幾乎成為了一種必需品。需要補充說明的是,並不只有傳控流的隊伍需要腳法出色的門將,而這一角色的作用也不僅僅是增加了參與組織進攻的人手,在不少業內看來,他們更是化解對手絕招的關鍵。

當下逼搶戰術盛行,即便是中小球隊也會囤積了一衆“精幹打手”,敢於在對壘之時壓上前去拼一拼。而要破解這種高壓,良方無非兩種:一是繞開危險區,直接大腳找空隙;二就是用很多傳球倒腳消耗對手,“遛狗”遛到瘋狗也沒力氣咬人。這兩種套路無疑都最好有門衛的參與,尤其是後者。它甚至演變出了另一種思路,即讓門將與後衛倒腳來“誘敵深入”。門將不被高壓逼迫就一直控球在腳,等到對方“有破綻”了再選擇出球。

在英超,這種操作似乎已經和高位逼搶同樣普遍,諸如熱刺、布萊頓這些崇尚進攻的隊伍也在使用。但此戰術並非萬靈藥,除了對手有可能不上鉤,等高壓真的來了,門衛們也可能因爲心理或者技術問題,又或者“一時糊塗”而出錯。典型案例如去年10月那場阿森納對切爾西的2比2,雙方門將拉亞和羅伯特·桑切斯都是“腳下有活”的西班牙門將,但也都曾莫名其妙地把球直接傳給對手,這是心理的問題,也是戰術的問題。

另外像奧納納這種於意甲、英超表現截然不同的情況,也和整體戰術的不協調有極大關係。以曼聯的現有配置根本踢不了所謂的先進足球,在後防搭檔時常給自己挖坑的情況下,奧納納門線技術相對一般的問題自然就會被放大。

不過雖然出現了很多麻煩,主帥們卻仍未有改變追求的意思,至少在當下,拉亞和奧納納們依然是他們的首選。而即便需要在2024年做出改變,“腳法好”恐怕也仍將是選門將時不可刪除的一條要求。這就像當年瓜迪奧拉引進布拉沃被人嘲笑“射正亡”,他也沒回頭去重用哈特,而是繼續尋覓最終找到了手腳都出色的最優解埃德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