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称小米同时研发两款车 首款车为四门电轿外形:性能想象力巨大

消息称小米同时研发两款车 首款车为四门电轿外形:性能想象力巨大–快科技–科技改变未来 (mydrivers.com)

对于日前出现的疑似高伪装小米汽车谍照,资深车评人吴佩进行了确认。

他透露自己过几天去调底盘了,参与一年多,对这款车“憋一肚子货,一个字不能对外说”,目前能分享的是,“性能方面可以大胆释放你的想象力”。

关于外形,吴佩解释,从坐姿来看,我认为是目前全世界四门电轿里最接近油车的坐姿,和保时捷taycan比坐姿高低最为合理。

从照片来看,小米这款电动车很像是轿跑,前方头顶有激光雷达设计。

前一日,晚点LatePost报道称,小米第一款车为中型溜背式轿车(内部代号Modena摩德纳),内部讨论的方案是,两个版本一个定位26万-30万元区间,400V平台,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方案。

另一个在35万元以上,800V高压平台,宁德时代麒麟电池,NVIDIA OrinX芯片支撑智能驾驶。两版本的座舱(中控)芯片均为高通骁龙8295。
image

另外,小米还在研发代号Le mans勒芒的第二款量产车,2025年推出。

报道称,去年12月小米第一款车的主研发工作接近收官,现在已经拉到东北进行冬测。

image

3 Likes

誰給小米代工?車跟3C差太多了。我不太看好小米造車的前景。

1 Like

汽车博主为小米汽车打抱不平:部分媒体只会道听途说

该博主还表示:“小米汽车也经得起拆,各个大品牌供应商很强悍(网上有心人已经查到了一些),自研几个核心部件的进展也很快,其中几个让我觉得震惊的参数,甚至会比昨天那个刷屏的强。”或许是暗示小米的一些核心技术可能比昨天的比亚迪仰望的易四方技术更加厉害。

该博主还谈到了小米造车的资质申请问题。他表示:“批文其实在汽车行业已经不是新闻了,花钱买能行,地方政府转移资质也行,其实司空见惯,几十年来都这样。但自游家的事情让公众以为资质是个多难的问题,你想那么多小厂都拿到了资质就知道了。”他同时强调,小米造车并不是代工,而是自己自建生产基地生产。“谁代工建那么大一生产基地啊,谁代工还自己养一大票制造工程师啊,工厂就在亦庄呢,都阳完复工了。”

1 Like

亦莊裡還有沒有其他車廠?有報導說之前打算在那裡造車的北汽新能源離開了。沒有產業集群,成本效益就沒有競爭力。

自从俄乌战争以后,整个的电动车行业的逻辑好像就不一样了。
因为世界上倡导绿色环保的生力军是欧洲,欧洲经过一次能源危机后,欧洲的绿党对绿能也三缄其口。

小米是完全的后来者,先前入局的特斯拉,中国工厂正在停产中。造车三傻目前境况也不好。

小米造车,估计部分动力来自政府,但电动车的电池原材料大部分被国企掌握,价格降不下来。

电动车的主要卖点是自动驾驶,目前没有突破,小米更没有核心技术。

1 Like

小米电池应该是有一定的积累的,然后软件层面也是有积累的,然后是电机,电机这块相对好解决吧?

1 Like

電動車再怎麼智能化,首先也還是車。

汽車在安全性、舒適性、耐久性等方面的標準與3C產業差異很大。

車身壓鑄、底盤調教、操縱與懸掛的配適,甚至輪轂的設計,這些燃油車要處理的事項,電動車一樣要面對。

再加上三電,造電動車仍然是一個非常龐雜的系統,控制難度遠非手機可比。這也是蘋果遲遲不下場的原因。

而小米在機械這块幾乎毫無經驗,如果不與傳統車廠聯合, 即便自動駕駛再好(這本身也需要駕駛數據的纍積),仍然是空中樓閣。

我不太看好小米汽车,小米的理念和汽车不符,做大件产品,小米就没做好过

1 Like

就看雷军的功力了

1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