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一個民主的美國;中國世界新秩序正在形成;他與習近平是知心朋友;日本的防衛計劃規模宏大|評論簡報

全球思想者的專業媒體,來自各大智庫、頂級媒體:評論簡報。

中國世界新秩序正在形成

華盛頓郵報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法國、中東和中國之間的政治關係可能在未來幾年發生變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沙烏地阿拉伯外交部長和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的外交訪問引發了關於北京在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之間討論中作為“穩定外部力量”角色的對話, 同時為歐洲領導人提供維護獨立性的機會,同時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重要性。

拜登對民主與專制競爭的關注受到了中國的挑戰,通過“安全”和“文明”的新政策推動,挑戰了美國領導的秩序和普世價值觀念。

以發展中國家的大規模支出專案為特徵的中國政府雄心壯志有可能為美國和歐洲造成的權力真空提供解決方案,從而建立一個平衡北京經濟和政治實力的世界秩序。

這給當前以美國為首的世界秩序帶來了風險,該秩序目前支援自由價值觀和民主。正如Cointelegraph之前報導的那樣,一些政策制定者和經濟學家認為區塊鏈技術提供了一種替代性的全球治理體系,而不是由一個大國主導。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2023/04/10/china-diplomacy-new-world-order-macron/

他與習近平是知心朋友

悉尼先驅晨報

分析人士表示,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最近結束的對中國的訪問預計不會對該國對北京的態度產生太大影響。

馬克龍在一個大型商業代表團的陪同下簽署了價值210億美元的交易,其中包括購買飛機和航空設備。

然而,他堅持認為有必要對中國的擴張主義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並強調了對關鍵的印太地區的競爭日益激烈。2018年,他在印尼發表講話時宣佈了印尼的印太戰略,此舉被許多行業觀察人士視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觀察人士認為,隨著法國繼續適應其更複雜的國際地緣政治現實,這次訪問可能是討好亞洲國家的努力的一部分。

馬克龍在2018年訪問期間坦率地警告說,歐洲在訪問中國後“陷入不屬於我們的危機”。印太地區是一個正在發生深刻戰略變化的地區。中國的力量正在增強,其領土主張以越來越大的力量表達出來,“他說。

在這次旅行中,習近平說“只有知心朋友才能理解這種音樂”。馬克龍最近大膽地去了中國,以解決烏克蘭,臺灣和歐洲統一問題,回來時對中國音樂的理解不止。“中國人也關心他們的團結,從他們的角度來看,臺灣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他說。

專家認為,雖然一些歐洲國家開始背棄中國,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一潮流是否會轉向推動中國繁榮的歐洲企業。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是最新權衡其在中國業務的銀行。

據瞭解,該公司正計劃出售其在該國的租賃業務,價值約10億美元。然而,法國正試圖通過談論歐洲自治來對沖其賭注,這一說法受到中國領導人的歡迎,並允許他們強調歐洲和美國之間的分歧。

如果自由要生存,世界需要一個民主的美國

悉尼先驅晨報

根據瑞典哥德堡大學V-Dem研究所的數據,全球近200個國家中只有24個國家被視為完全民主國家。報告發現,只有14個國家加強了民主政體;半個世紀以來最少。相比之下,專制統治的趨勢在42個國家很明顯,這是一個創紀錄的數位。美國作為西方民主的關鍵和世界自由的堡壘,其處境凸顯了其民主的危機。它的民主地位極其重要,因為其他民主國家在面對其他國家的地方專制政權及其侵犯時依賴它的支援。

報告稱,中國迅速利用了西方的任何動搖。中國共產黨正在通過推廣其“更好的社會治理體系的中國模式”來挑戰西方主導的全球體系。北京的「一帶一路」倡議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了大規模的投資。此外,它還提供了總額為2400億美元的新貸款,以救助根據該計劃努力償還債務的債務國,估計已向該專案下的150個國家提供了1萬億美元的貸款。中國的倡議現在將把全球文明倡議作為對抗美國領導的安全秩序的替代世界秩序。

報告稱,特朗普涉嫌的罪行已被強調,但美國是民主方面受到審判的國家。特朗普是一個不變的剩餘,一個潛在的暴君仍然是總統提名的主要候選人。然而,來自反對政黨民主黨的民選政治家對特朗普的起訴凸顯了美國司法系統的嚴重缺陷,因為自1942年以來,每個紐約縣地方檢察官都屬於民主黨。一個政治黨派的司法系統永遠不會被普遍接受為公平的司法系統,它引發了對特朗普案件客觀性的懷疑,引起了對特朗普的巨大同情。

馬克龍的臺灣評論笨拙、不合時宜、幼稚

澳大利亞時代報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表示,歐洲應避免捲入美國和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任何衝突。他的言論在美國和歐洲引起了批評,指責他破壞了西方的團結。馬克龍說,歐洲人能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成為這個話題的追隨者,並適應其他國家的選擇。他說,在台灣問題上加速發展不符合歐洲的利益。他的言論引起了人們的指責,稱他在迎合北京,因為歐洲官員上周在中國為法國公司爭取業務。

在馬克龍的飛機離開中國領空數小時後,北京派出數十架飛機越過臺灣海峽中線,並宣佈“戰備巡邏”。在北京幾個月的咄咄逼人姿態之後,對可能吞併台灣的擔憂有所上升。許多國家在臺灣防務問題上採取了「戰略模糊」的立場,這意味著如果中國入侵,他們是否會保衛國家是故意留下的。雖然一些人認為馬克龍的評論是對澳大利亞加入AUKUS(澳大利亞,英國,美國國防協定)的決定的證明,但通過AUKUS加入美國和英國而不是歐洲合作夥伴的決定現在似乎是一個精明的舉動。

馬克龍的外交政策記錄並非無可挑剔;被法國糟糕的情報部門絆倒是他對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處理不當的一種解釋。儘管他是歐洲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但在外交政策方面卻沒有達到目標。隨著中國的言論越來越強硬,馬克龍的言論有可能為北京的侵略開綠燈。

歐盟尋求對中國在亞洲的侵略做出自己的回應

德國之聲

歐盟和歐洲各國政府在如何解決中國在東南亞的軍事擴張問題上存在衝突。一些歐洲軍隊在南中國海進行了航行自由演習,但歐盟和歐洲政府對中國與一些東南亞國家之間使用軍事基地的秘密交易的擔憂普遍保持沉默。有人擔心中國會進入柬埔寨和緬甸的軍事基地。

歐盟駐印太地區特使理查·蒂貝爾斯(Richard Tibbels)在3月表示,歐盟渴望加強聯合安全行動以及與該地區夥伴的信息共用。然而,歐盟也希望避免疏遠東盟成員國,而是傾向於量身定製的合作,以加強安全。一些東南亞政府反對西方領導人似乎就其地區的安全問題進行演講。

根據對東南亞精英輿論的最新調查,歐盟是東南亞人對沖美中戰略競爭的首選“第三方”。然而,大約三分之一不信任歐盟的人表示,這是因為“歐盟沒有領導全球的能力或政治意願”。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警告說,不要“陷入不屬於歐洲的危機”,因為歐盟有可能成為美國的追隨者。

巴基斯坦為中國忽視美國是錯誤的

半島電視台

巴基斯坦決定不參加美國領導的虛擬民主峰會,而是參加中國的國際民主論壇,這與它一貫的中美平衡外交背道而馳。自1954年加入美國領導的東南亞條約組織以來,巴基斯坦傳統上一直在這兩個大國之間進行冥想。它沒有支持中國關於一個中國政策的要求,例如美軍撤出亞太地區,並通過其各種聯盟與美國保持友好關係。

這一次,巴基斯坦決定出席北京會議,但不出席以美國為首的會議,理由是臺灣的參與存在分歧,以及美國民主峰會據稱將民主和人權武器化。分析人士認為,巴基斯坦的決定可能會限制其未來駕馭美中戰略競爭的能力。巴基斯坦本可以出席並不同意任何與其國家利益相衝突的段落。它本可以在兩個論壇上以獨立的聲音出現,可以不屈服於任何一方而發言。

巴基斯坦是中國的重要借款國,其1000億美元的外債中約有30%欠北京。其前國家安全顧問莫伊德·優素福(Moeed Yusuf)在博鼇亞洲論壇上發表講話,呼籲美國和中國在氣候變化和債務困擾等共同挑戰上加強合作。巴基斯坦需要與這兩個大國進行建設性的接觸,並找到促進民主辯論的方法,並改善對其重要的問題的全球方法,例如為氣候適應基礎設施和債務重組提供資金。巴基斯坦數位權利活動家尼加特·達德(Nighat Dad)抓住機會,在全球舞臺上倡導數字時代的民主和互聯網自由的進步。

馬克龍批評歐洲應該對臺灣採取獨立立場

路透社

法國總統伊曼紐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呼籲歐洲在臺灣局勢上成為獨立於華盛頓和北京的“第三極”(特殊實體)。中國將民主管理的台灣視為自己的領土,但並未放棄使用武力將該島置於其控制之下。法國總統馬克龍認為,歐洲無意使局勢升級並冒著衝突的風險。然而,批評人士說,他的論點對中國過於順從,就像該國在臺灣周圍進行軍事演習一樣。大西洋兩岸的政治人物都批評了總統的立場。

日本的防衛計劃規模宏大、受歡迎且昂貴

外交政策

日本的憲法禁止擁有陸軍或海軍,它正在轉向更積極的防務政策,並已成為軍事聯盟的首選夥伴。日本首相岸田增加了國防預算,審查了國防政策檔,並打算加強國產12型導彈,並購買美國戰斧導彈。最重要的是,岸田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將目前的國防預算增加一倍,使日本的國防開支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世界第三高。中國和俄羅斯的崛起,以及不斷動蕩的北韓,影響了日本向更強大國防力量邁進。對中國和俄羅斯的擔憂也推動了公眾對新防禦措施的支持,超過80%的日本受訪者表示,他們將中國和俄羅斯視為安全威脅。

岸田一直在與喬·拜登(Joe Biden)和沃洛德米爾·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等一系列外國領導人會面,以加強軍事合作。雖然這受到美國的歡迎,但中國認為這一轉向是日本走向軍國主義的跡象。此外,國防預算翻一番可能意味著到2025年將主要預算赤字增加兩倍。岸田制定了財政政策,使政府能夠獲得一定程度的支援,但國立政策研究所教授Narushige Michishita表示,日本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為軍事支點提供資金或減少國防開支計劃,因為如果不這樣做,可能會導致政府債務大幅增加。

為什麼美國比印度更關心台灣的民主?

外交政策

印度主要反對派領導人拉胡爾·甘地(Rahul Gandhi)最近在古吉拉特邦被一名法官監禁,該法官引用他對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的侮辱性言論作為理由,引發了人們對印度民主威脅的擔憂。印度長期以來一直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然而,最近的事件似乎表明,該國在莫迪政府的領導下正在走向威權主義,而西方國家對此基本上保持沉默。莫迪在印度政治中印度教民族主義立場的興起威脅著司法獨立性的削弱,學術自由的侵蝕,以及批評空間的急劇縮小。

關注的旗幟似乎出現在西方對印度對民主和該國法治健康的承諾缺乏政治或外交回應的情況下。研究印度歷史的學者警告說,隨著對穆斯林的鎮壓,對穆斯林的抹去,以及對國家的言論和批評的蔓延限制,印度目前的方向可能會比2002年的社區騷亂更大規模地破壞該國的穩定。雖然中國迫在眉睫的威脅籠罩著美國和西方國家,但他們需要考慮本國和盟國的民主鬥爭。這將有助於恢復民主文化,這種文化促進民主的基本價值觀,如言論自由,對競爭對手的批評允許政府繼續前進,而不是走向威權主義。

傷亡不會推翻普京

外交政策

西方政府報告說,俄羅斯在對烏克蘭的戰爭中的損失接近驚人的 200,000 人死亡或受傷,其中大約 40,000 人死亡。這些巨大的損失在俄羅斯幾乎沒有引起公眾抗議,但這種情況可能不會繼續下去。受傷的士兵正在回家,在前線講述生與死的故事,那些在行動中喪生的人有朋友和家人。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瞭解損失的規模,對戰爭的支援將更難維持。無論媒體報導如何,不斷上升的傷亡人數都將使普京的精英親信更加難以保持聯繫,並使群眾滿意變得更加困難。

精英團結一致支持戰爭對於確保公眾對傷亡的容忍至關重要。儘管傷亡人數眾多,但政治精英們在支持戰爭方面表現出了非凡的公眾共識。沒有俄羅斯高級官員辭職抗議,那些批評戰爭的人也沒有這樣做,理由是損失太大。克裡姆林宮對公眾反對戰爭採取了零容忍態度,甚至以極大的兇猛鎮壓即使是輕微的罪行。然而,這種鎮壓是對現代獨裁者試圖避免的反對的代價高昂的回應。鎮壓抗議者幾乎不是贏得支持戰爭的“人心”的途徑。事實上,克裡姆林宮投入了如此多的努力來鎮壓哪怕是輕微的抗議戰爭的行為,暗示了它的關注程度。

普京似乎了解戰爭傷亡的政治風險。9月,在9月宣佈部分動員后,超過20萬俄羅斯人逃離該國,當時,65%的俄羅斯人對總動員的前景表示擔憂。對傷亡的擔憂可能影響了普京決定以相對較小的兵力對基輔進行雷擊的決定,他認為使用壓倒性的火力和龐大的軍事力量來制服基輔會產生更少的傷亡,這將導致更大的傷亡。同樣,在敘利亞,俄羅斯的戰術很少讓俄羅斯士兵處於危險之中,也許是希望防止一場不受歡迎的戰爭變得不那麼受歡迎。

利用旅遊業深入了解北韓

外交官

在冠狀病毒大流行爆發之前,朝鮮對入境旅遊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每年接待約20萬名外國遊客,主要來自中國。入境旅遊不受制裁,因此是賺取外匯的合法手段。金正恩政府允許入境旅遊的目標一直很明確:這是一種賺取外匯的手段,同時保持對政權敘事的控制。朝鮮於1987年加入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時開始接受日本遊客。日本與北韓沒有外交關係,並對該國實施了最嚴厲的經濟制裁。儘管如此,近年來每年約有300名日本遊客訪問朝鮮。

然而,朝鮮甚至在2020年1月中國封鎖武漢之前就暫停了對遊客的接待,並在十天后暫停了所有國際航班和火車。這是冠狀病毒大流行的結果。據報導,朝鮮將於今年10月在元山組織一場國際馬拉松比賽。已經宣佈了一條路線,它的賣點是它是平坦的,對跑步者友好,因為它沿著海岸。該計劃是根據冠狀病毒的情況吸引來自海外的1,500名跑步者。

歡迎外國遊客的經濟利益可能與北韓通過更多導彈試驗加強威懾的軍事利益相衝突。入境旅遊的重新開放——或不開放——可能是一個有用的晴雨錶,可以衡量朝鮮是否會在今年秋天朝鮮建國75周年之前恢復對話。

土耳其仍在應對埃爾多安經濟的餘震

外交政策

土耳其的經濟危機可能對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在6月競選連任構成挑戰。通貨膨脹率已達到14.2%,為九年來的最高水準,遠高於央行5%的目標。自去年以來,里拉已經暴跌了近40%。分析人士認為,經濟危機在很大程度上是土耳其總統的結果,他獨特的經濟政策旨在保持強勁的增長,但反而引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和生活成本危機。埃爾多安堅持認為,即使通貨膨脹開始猖獗,利率也會繼續下降,以保持增長的幻覺。分析人士擔心,這種經濟混亂將阻礙政府有效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例如今年早些時候震撼土耳其東南部的毀滅性地震。世界銀行估計直接有形損失為342億美元,但經濟學家警告說,全面重建和恢復的成本可能要高得多。

新烏茲別克的老把戲:憲法改革和民眾合法性

外交官

烏茲別克議會已定於4月30日舉行關於憲法改革的全國公投。大幅修訂的憲法包括對總統任期限制的修改,導致一些觀察家推測,公投背後的主要動機是使沙夫卡特·米爾濟約耶夫總統能夠尋求第三或第四任期。米爾濟約耶夫在他的前任伊斯蘭·卡里莫夫去世后於2016年上臺,並啟動了旨在實現國家現代化和改善經濟的大規模變革性改革。然而,公投引發了人們對「烏茲別克解凍」是否即將結束的擔憂。

米爾濟約耶夫的領導風格擁抱政治合法性的轉變,強調切實的社會經濟改善,而不是在紙上做出承諾。他還樹立了改革派的聲譽,並在經歷了十年的國際孤立之後向外部世界開放了烏茲別克,促進了中亞的區域合作。任何偏離這條道路的行為都可能危及米爾濟約耶夫的民眾合法性。

公投被描繪成對米爾濟約耶夫統治的事實上的信任投票,時機至關重要,因為他的改革受歡迎程度正處於轉捩點。然而,結果是註定的,目前尚不清楚政府是否會繼續推進改革或擱置改革,冒著合法性危機的風險。隨著烏茲別克接近其政治和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任何一種選擇都可能是該政權的巨大挑戰。

謝謝收看《評論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