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货币国际化

俗话说,面子是别人给的。
借用这句话,
没有所谓什么货币国际化一说,别国是否接受你的货币,决定权在别人手上。

以下内容节选 货币国际化的全球经验与启示 第三节,此文成文于2012年,看来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很早就在研究了。

三、货币国际化的模式、路径和进程
(一)货币国际化的主要模式
目前货币国际化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美元模式,依托全球性货币汇率制度安排,成为唯一的国际计价单位和与黄金挂钩的国际储备货币;二是欧元模式,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让渡货币主权最终形成区域共同体单一货币;第三种则是马克和日元模式,通过外汇自由化、贸易自由化、经常账户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利率与金融市场自由化,使马克和日元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比较普遍使用的货币。
比较而言,美元模式是特殊国际环境的产物,基本上是无法复制的;欧元模式通过区域货币一体化而国际化,由于区域统一货币而未统一财政,留下许多隐患,主权债务危机暴露其存在的问题。因此,通过建立亚元的方式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不可行的。马克和日元主要通过市场推进国际化的模式有更大的借鉴性。德日两国实现货币国际化的背景和条件较为相像,都是在美元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中,依托本国经济发展和政策稳定,在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推进金融深化改革与发展。日元国际化未取得理想效果,其原因包括:日本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太低以及日元币值不够稳定等因素。
(二)货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货币国际化的路径就是本币流出和回流方式的选择。从国际收支的构成组合来看,本币流出和回流方式主要有贸易顺差加资本逆差和贸易逆差加资本顺差两种组合。从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看,大多数货币在国际化初期主要通过资本逆差和贸易顺差的组合实现本币的流出和回流。资本逆差方面:国际投资和国际援助将促使本币流出,贸易顺差在本币回流的同时也有利于保持币值的稳定升值趋势,有利于本币国际化。这种形式主要以美、德、日为代表。在货币国际化成熟期,主要形式是贸易逆差与资本顺差组合。贸易逆差将促使本币流出,资本顺差则通过外债和外国投资使本币回流。这以美国为典型代表,该过程伴随本币贬值,通过货币发行获取大量铸币税收益。美国1970年代前贸易顺差,资本逆差;后为贸易逆差,资本顺差,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见图6)。日本20世纪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情况是经常项目顺差大、资本项目逆差小国际收支顺差制约其本币流出。德国1991年前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其后经常项目逆差,资本项目顺差。欧元区则表现为贸易逆差顺差各半,但是资本项目逆差为主,国际收支总体逆差,有利于本币输出。
(三)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和步骤Andrews(2006)和Kenen(2008)等指出,本币国际化的步骤如下:第一步,对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开放资本账户。第二步,本国企业在与国外开展经济活动时,应该有能力以本币作为结算货币的一部分。第三步,外国人能够获得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本币。第四步,外国法人能够发行本币计价的金融工具。第五步,本国法人可以在外国自由发行以本币计价的金融资产。第六步,世界组织愿意用本币发行债券履行公共义务。第七步,本币能够进入其他国家国际储备所选择的货币篮子里。

人民币国际化路线有改动,前期的路线依赖于香港,搞在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双轨制推动。不过香港事件后,这种方式似乎已经部分失败。现在人民币国家首先发展的国家转向金砖国家,不再是亚洲国家。

李稻葵(2008)曾提议双轨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充分发挥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的作用,第一个轨,就是在中国境内实行有步骤、渐进式的资本账户下可兑换,同时加强中国金融体系效率,鼓励和推动外贸企业以人民币结算, 并提供调期服务;第二个轨是在境外, 主要是在香港, 由于香港作为成熟的金融市场和相对独立的金融中心[10]。这种在资本放开的同时加强国内金融改革实施安全监管的做法是明智的,在香港建立人民币金融中心也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然而这种双轨制把境内境外分割成了两个独立的市场。实际上,境内境外市场并不是独立的分割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金融联系,很难把他们孤立起来分别对待。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整体性的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以上摘至论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和路径

2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