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的华尔街争议節目!今天我們要深入探討的是中國的「獨生子女世代」如何被困於人口金字塔中,面對著龐大的家庭負擔和經濟壓力。隨著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影響逐漸顯現,許多家庭的故事如同職業學校教師劉雯迪與丈夫鄧杰,兩人不僅要撫養自己的孩子,還要照顧年邁的四位父母。面對不斷上升的退休年齡和持續的青年失業率,這些「夾心餅乾世代」正在承受著前所未有的三重壓力。
我們將探討這一代人如何從童年時期的「小皇帝」變成了家庭的支柱,卻又在經濟低迷和人口老齡化的雙重打擊下苦苦掙扎。隨著生活成本上升,這一代人的未來似乎變得越來越黯淡,許多家庭甚至不得不考慮賣掉房產以應對父母和孩子的高額開支。
今天的節目將揭示這些家庭如何在困境中尋找出路,以及中國未來的人口政策可能會對經濟造成的深遠影響。請大家繼續收看詳細內容!
獨生子女世代的雙重壓力:養育子女與照顧父母的艱難平衡
Wendy Liu,這位47歲的職業學校教師,如今對於接到電話的聲音感到恐懼。每一次鈴聲響起,往往意味著她的父母之一又被送往了醫院。無論是患有阿茲海默症的母親,還是罹患癌症的父親,任何緊急情況都需要她從工作地點趕回廣州家中,這種壓力重重的旅程她已經經歷過無數次。
劉和她的丈夫鄧傑,都是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出生於1977年,僅僅晚了一年,中國開始對大多數城市家庭實行一胎政策。他們不僅要撫養兩個孩子,還要照顧四位年邁的父母。最近有消息指出提高退休年齡的政策和持續的青年失業率,讓他們擔心自己必須比父母工作更長的時間,同時還要為成年子女提供更多的經濟支持。
這一代人面臨的困境在中國越來越普遍,尤其是當他們步入中年。這個被稱為“夾心一代”的群體正因三重壓力而不堪重負:父母長壽帶來的照護需求延長、子女依賴時間加長以及經濟下行導致的職業挑戰。
從“小皇帝”到人口金字塔的基底
在1980年代,第一批獨生子女被戲稱為“小皇帝”,因為他們是家庭的唯一焦點。然而,隨著他們長大成人,開始建立自己的家庭,這些曾經的家庭君主們發現自己被人口金字塔的頂端壓得喘不過氣來。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從1982年到2023年,中國的平均壽命從68歲增加到78.6歲,而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從4.9%上升到15.4%。
同時,青年一代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市場,許多人即使畢業後仍需依賴家庭支持。官方數據顯示,16-24歲年齡組(不包括學生)的失業率在八月份上升到18.8%,比七月份的17.1%有所增加。這些問題讓劉和鄧的家庭陷入了困境,這種困境在全國各地的家庭中普遍存在,幾乎注定會進一步抑制年輕人對婚姻和生育的渴望。
經濟壓力與角色衝突
鄧傑曾是一名房地產項目經理,在中國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的情況下,他的收入不再穩定。劉則忙於爭取教授職位,這讓她幾乎沒有時間照顧父母。儘管鄧的父母健康狀況相對良好,他們的年齡增長還是增加了日常照護的需求。
“我很焦慮,但現實是未來會有更多的護理工作,我無法應付,更不用說開始新的職業生涯,”鄧說。“唯一的‘解脫’可能是其中一位父母去世,但那是令人心碎的。”隨著鄧的收入停滯不前,他們的女兒也無法確定畢業後是否能找到工作,情況變得十分黯淡。他們的兩套房產也在貶值。
“我們的財富已經不足以支付目前的開支,更別提我們老去後的費用了,”鄧說。這對夫妻的女兒目前在大學三年級,每年需要約10萬元(約14,251美元)來支付學費和生活費。12歲兒子的教育費用也在增加。
根據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預測,到2030年,城市地區“雙獨家庭”的比例將達到34.2%,“單獨家庭”將佔近50%。這兩類家庭在老年人和兒童的照護上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經濟困境與未來不確定性
“我和丈夫的月收入合計今年只有約3萬元,比去年少了三分之一,我們無法存下一分錢,”李偉說。這位80年代末出生的攝影師也是獨生子女之一。她和丈夫在深圳生活,父母分別在數百公里外的汕頭和數千公里外的鹽城。他們還背負著超過90萬元的房貸,並要撫養孩子。
更糟糕的是,人口老齡化和出生率下降正壓制消費,這可能進一步損害中國的整體經濟。著名人口經濟學家蔡芳在北京的一次會議上表示,“我們的父母現在六十多歲,他們可能會繼續做零工,以便為下次生病存點錢。”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高級科學家易福賢研究中國人口結構,他認為中國的一胎政策導致退休年齡提高,年輕人口減少,這使得國內需求不足,就業和出口下降,最終限制了經濟增長。“當其他國家達到中國目前的高等教育入學率時,服務業通常提供70-80%的工作,但由於消費不足,中國的服務業僅提供45%的工作,”易說道。“這使得主要從事服務業的大学毕业生难以就业,导致青年失业率高,婚姻和生育率下降。”
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尚未解決這一短缺。根據2022年的數據,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中國勞工繳納失業保險,只有四分之一的城市失業者實際上享受失業保險。超過一半的退休人員,主要是農村老年人,每月獲得的平均養老金僅為205元。
人口紅利的結束與未來的挑戰
這只是人口變動的開始。北京大學的一項研究估計,到2030年,中國將有超過7700萬老年人需要長期全日照護。
43歲的媒體經理蕭輝是深圳的另一位獨生子女,她的父母都在70多歲。她的父親患有干燥綜合症和小兒麻痺症,母親則患有帕金森病——這些病症需要昂貴的藥物和頻繁的住院治療。“保險報銷後,我每年仍需支付至少9萬元的藥費,還不包括護理費用,”蕭說。
“可能唯一的出路就是賣掉房子來支付父母和孩子的費用。但當我和丈夫變老時,我們的孩子可能也會重複我們現在經歷的困境。這個想法讓我心碎。”獨立人口學家黃文正認為,獨生子女一代現在面臨的困境可能會滾雪球般擴大,其他年齡組看到他們的困境,將竭力避開相同的命運。
黃說:“政府必須意識到未來的經濟問題源於人口過度縮減。從來沒有一個像中國這樣的國家,每年的新生人口在七八年內減少了一半,這一問題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一胎政策。”
不同群體的不同命運
有一群退休人員似乎避開了這種命運——那些曾在中國龐大官僚機構工作的人。這些從城市國有體系中退下來的老年人,擁有相對高的養老金和醫療報銷水平,這給他們的子女帶來了一定的穩定性。在某些情況下,甚至一對“獨生子女夫婦”也可以向父母和祖父母尋求重大購買的資助,這種現象被稱為擁有“六個錢包”。
但從中期來看,整體形勢依然不明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到2029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將降至約3.3%,相比去年的5.2%有顯著下降。
黃總結道:“如果沒有有效的激勵措施,無法解決這一群體的困境,並改變社會對人口持續縮減的悲觀預期,企業不會有信心投資,年輕人也不會有穩定工作的機會和收入。否則,未來年輕人的社會和經濟壓力只會更大。”
歡迎大家進入六度探索的辯論環節!我們從正反兩個角度,對本節目進行辯論,請出我們的辯論高手楚天舒、謝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