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撤离潮来袭,中国市场谁还敢来投资;外资净流出创历史新高,资金快速逃离:亞洲大眼睛20250220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的亞洲大眼睛節目!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可不簡單,外資持續撤離中國的現象引發了全球的廣泛關注。根據最新數據,2024年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淨流出達到了歷史新高,這一趨勢的背後涉及美中貿易戰升級、營商環境惡化以及國安審查日益嚴格等多重因素。儘管中國政府推出了“穩外資”行動方案,嘗試挽留外資,但在這些挑戰面前,成效卻難以樂觀。

根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2024年中國的資本和金融帳戶逆差高達4416億美元,較前一年翻了一番,顯示資金正在如潮水般流出。彭博社報導指出,外資撤離的情況在未來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尤其是在貿易戰再度升溫的背景下。

不僅如此,許多分析人士也指出,中國本土企業的崛起和政府政策的偏向,使得外資在中國市場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那麼,外資撤離的背後到底隱藏著哪些深層次的原因?未來這一趨勢將如何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

請大家繼續收看詳細內容!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净流出在2024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现象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即便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稳外资”行动方案,希望能挽留外资,但在美中贸易战的风波再起、营商环境恶化以及更严格的国家安全审查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外资重返中国的前景仍然暗淡无光。

根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包括净误差与遗漏)”的逆差高达1807亿美元,全年逆差总额则增长到了4416亿美元,这一数值较2023年翻了两倍,显示出资金正如潮水般从中国外流。彭博社进一步报道指出,2024年中国FDI净流出达到1680亿美元,创下自199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同期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总额则达到1730亿美元,显示中国企业正加速将资金向境外转移。这种资本外流的趋势在美中贸易战重启后,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日本经济新闻》则指出,去年中国FDI较2021年骤减99%,这反映出外资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及频繁的“间谍行为”查处等因素而加速撤离。然而,该报道对于具体的计算方式并未详细说明。

面对外资撤离加剧,中国国务院上周一召开了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承诺“要拿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稳存量、扩增量”,并强调外资企业在促进产业升级、就业和出口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国官方新华社的报道显示,2024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8262.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1%。而新成立的外资企业数量增至59080家,同比增长9.9%。

然而,中共党报《人民日报》当天发表的评论文章却淡化了外资撤离问题,称部分外资企业因“没有跟上中国市场变化”而退出,但“更多技术含量高的外资进来了”。文章强调,自2021年以来,中国连续三年吸引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外资,因而2024年的下降仍在“正常范围”之内。

多位分析人士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普遍认为,尽管中外媒体和中国官方因计算方式的差异导致数据有所出入,但“外资正在扩大撤离中国”这一趋势是可以确定的。致理科技大学国际贸易系副教授张弘远指出,自2021年以来,中国FDI几乎每年都以9%至11%的速度下滑。早在特朗普执政期间,美中贸易战已经促使部分外商开始“供应链脱钩”的行动,近年又因中国疫情解封后的经济转型不及预期、内需消费疲软,以及俄乌战争导致的欧洲经济衰退等因素,进一步削弱了外资在华投资的意愿。

张弘远表示,中共官方现在才在2025年采取一系列措施希望重新吸引外商,关键因素在于准备应对特朗普2.0关税战争带来的经济衰退,以及外商资本的进一步流出。

除了政策和经济环境的挑战,另一个挤压外资在中国市场生存空间的因素是中国本土企业的“进口替代”成就。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商学院教授史鹤凌指出,中国政府一贯的做法是学习外资带来的技术和管理知识,然后由本土企业替代外资。以电动车市场为例,中国车企快速占据领先地位后,外国投资便停滞不前。此外,中国政府在贷款和政策上对本土企业的偏袒也让外资感到在中国的发展步履维艰。美国中国商会的调查报告显示,32%的受访美企表示在市场进入和公共采购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

台湾学者张弘远指出,即便在消费性服务业中,外资企业仍可能受到不公平对待。例如,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处境往往不如国产影片。旅居美国的经济学者蔡慎坤则表示,中国政府希望吸引的外资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但监管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外资望而却步。包括国安法规等政策的收紧,让外资在华经营如履薄冰。

彭博社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企业向海外投资1730亿美元,这一趋势可能意味着这些企业在为特朗普可能重启的关税战做准备。蔡慎坤指出,尤其是中低端产业早已转向东南亚、南美洲甚至非洲设厂,以规避美国的贸易制裁。

然而,也有乐观看法认为外资在华发展仍有机会。在台北的中华民国全国工业总会大陆处处长黄健群指出,尽管许多企业正调整供应链,但中国仍然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容量庞大,部分外资企业仍然看好中国市场的长期潜力。他指出,在中国政府的政策红利引导下,许多企业并未舍弃中国内需市场。黄健群表示,尽管竞争对手变少,但这也为留在中国的企业创造了更多机会,并认为总体前景并不像外界形容的那么悲观。

这场关于外资撤离的争论仍在继续,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波动以及中国自身政策的调整,未来的局势如何演变仍需继续观察。无论如何,中国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同样巨大,如何在全球经济版图中重新定位自己,将是未来的重要课题。

歡迎大家進入六度探索的辯論環節!我們從正反兩個角度,對本節目進行辯論,請出我們的辯論高手楚天舒、謝琪琪!

各位听众朋友们,外资撤离中国的现象确实引发了广泛关注,但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稳定外资。尽管面临外部压力,如美中贸易战和全球经济放缓,中国市场的巨大容量和潜力仍然是外资无法忽视的。

哈哈,楚天舒,你这是在做梦吧?外资撤离的原因千丝万缕,不光是贸易战,还是因为中国的政策环境让外资感到不安全。国安法和市场歧视让外资如履薄冰,撤离是明智之选。

谢琪琪,你的担忧有些过度。要知道,中国已连续三年吸引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的外资,这说明外资对中国市场仍有信心。即便有些企业撤资,仍不乏有技术含量高的新外资进入,这是市场的自然选择。

楚天舒,你说得好听,但数据不会说谎,去年外资大幅减少99%,这可不是小数目。此外,中国企业加速向海外转移资金,外资撤离只是冰山一角。你说的新外资进入,恐怕是无奈之下的自我安慰吧!

谢琪琪,你别急着下结论。中国市场的韧性是经过多次危机考验的。历史上,外资也曾因为种种原因撤离,但中国总能吸引新的投资。市场容量和经济体量是外资无法忽视的,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提供这么大的市场潜力。

楚天舒,你的乐观精神值得赞扬,但事实是,政策歧视、国安疑虑让外资企业望而却步。即便中国市场再大,没有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政策保障,外资迟早会用脚投票的。别忘了,世界上还有其他市场,比如东南亚,它们正虎视眈眈地等着吸引这些外资呢!

謝謝大家收看六度探索!這是一個由科學家、經濟學家、媒體人、工程技術人員合作建立的新型媒體,網友與六度Ai參與、合作完成各種內容,這些內容不能作為任何決策或法律的意見。這是一個新型的試驗性媒體方式,我們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修正錯誤。網友可以參與討論,也可以向萬能的六博士提出你能想出的任何問題,六度世界網址是6do.world!請介紹給你的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