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频说———一叶记载

此帖记录何频老师说过的经典语录。
按照中国的传统,要么就某说,要么叫某论。

此处是文学巨匠集结之处,但一叶坚信,何频先生的某些说法,即使几百年后,也能给予一些人启发和智慧。

以下所有第一人称,均为何频说

10 个赞

(20230510)

想点就点。
我的朋友问我,你是怎么面对这些比较糟糕的消息,而保持一个比较平静的心态。这与我每天都阅读有很大的关系,我不仅关注时事的消息,也比较多的时间了解科技,经济,文化,艺术的消息。
这样子就形成了一种缓冲。
政治的消息令人沮丧,社会的消息让人悲伤,但是科技的消息,看到全球的某些人类发展的指数的变化,这还是让人感到高兴和期待的。
这是自己一个平衡。

8 个赞

終於開帖了,“何頻說”,開宗明義,這名字起的好。一葉是最佳記錄員,有熱情有耐力。加油!

6 个赞

點點今天事(20230409)

做人,处理事情,不要轻而易举给别人戴上一个政治的帽子,一个意识形态的帽子。
你不要以为不符合你的意思,就可以这样。

我非常遗憾在一个如此自由的西方社会,我们还不能诚恳的,坦率地讨论问题,动不动
就给人一个帽子,动不动就给别人一个构陷。

我们在这个地方(指自由的法制的国家),如果不能给人一个起码的尊重,随便就给人
戴上一个帽子,那是非常遗憾的。

6 个赞

點點今天事(20230409)

因为有的人,就是希望中国垮掉,中国完蛋,中国贫困,中国混乱,中国经济发展不起来,中国今天崩溃,明天崩溃,中国完蛋,习近平完蛋,你才高兴,这才是民主,这才是自由。

我告诉你,通过这些年,我的思考,一个传统的国家,落后的国家,要走向民主和自由,走向文明的社会,走向现代化的社会,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个颜色革命,一个政变,一个街头运动,就可以把一切解决了。

一个民主的框架建立起来,也许真不是那么难,但是一个国家的稳定,一个国家的法制建立起来,那是相当的难,经济持续的发展,那是相当地难,相当的不容易。

现在这么多的国家,在转型的过程中间出了问题,证明有些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
谁不想要自由?谁不是想要民主?谁不是想要法制?

如果民意是被操弄得话,如果民意是被情绪指引的话,即算是有一个民主的框架,它都可能出问题,所以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现代化的过程,要越来越谨慎,越来越往前走。

我是,跟与过去相比,很多事情我改变了看法,我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对过去的很多言论,有了否定。

7 个赞

(帖子已被作者删除)

反對者的水平,看看,也就只能如此了,沒辦法,就這樣的水平,這樣的素質,呈現得明明白白,一目了然!多鮮明的對比啊……
尤其放在剛剛說的自由世界的帖子下面…來的多麼的及時和應景,給文章做了最好的說明…… :face_with_peeking_eye:

1 个赞

支持者的水平,看看,也就如此了。
这样的水平,这样的素质,这样的缺乏判断力和独立思考,呈现的明明白白,一目了然!多鲜明的对比啊……

老田还是毅仁有个类似的贴子,好像是在discord吧,现在你继承了

1 个赞

明哲记性好,是毅仁,我也记得 :+1:

1 个赞

我正纳闷儿呢!我有几帖,其实无伤大雅,但不符合西方主流的政治正确,就消失了。而且不止一次。

相反,转自“万维”的某些观点论调,不管正确与否,却堂而皇之地以“新闻报道”出现。

我以为,六度是自由天地,允许“鲜花毒草”并存呢。

不知我因这种“错误言论”,是否会被“驱逐出境”?或者在有一搭没一搭的冷暴力下 ,自我噤声?

1 个赞

首先。
我不知道您发了什么帖子。
但发帖要基于一些事实,可以是调侃的,可以是批评的,可以是完全不同观点的。
但最基础一条,要尊重基本事实,要不是攻击他人的,取自权威媒体不是造谣的。

你可以想想,越南小妹就是我编出来编排何频先生的,但他一点也没有介意。

而且也没有删贴。

如果只是讨论问题,请认真讨论。

而这个帖子呢,是摘录一些金句的,要讨论其他问题,可以再开一个贴

2 个赞

远的不说,最近我对英国没当两天的那位女首相有嘲讽,对查理三世也不吹捧,因此我个人在“新闻”后的跟帖就消失了。更好笑的是,“新闻”也同时做了陪葬。

当年鲁迅在“亭子间”里,还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呢。现在在美国的六度,居然有人为老帝国主义操碎了心,自觉地进行言论管制?呵呵。

@一叶一窥,您好!请别误会,我应当指的不是您吧?

后台有电脑进行机器检索,可以拿出来,公布于众,看看究竟有什么“造谣”?

如果办成小一号西方的主流媒体,或是国内自由派“公知”的群,人云亦云。那么,六度的独立独特在哪里?

您常常發現文章消失,我用檢索卻發現文章常常存在,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六度世界是人工眢能管理,極少發生人工乾預,除非系統出錯。

何況您的帖子沒有任何問題。

可以試試:檢索。

英国的发展,比较理性。从大宪章开始,反反复复,八百多年了。基本上是通过协商和妥协,稳步在改良中进步。明显一次流血 是克伦威尔。但英国人马上纠偏。

这可能与西北欧的传统相关。我去过Isle of Man,一小岛与英国本土隔爱尔兰海相望。岛人一千年前起,就开始自由选举,“百人团”(?)为代表,到山顶投票。我想维京人也大约如此。

中国,由于地域、生态、人口…,情况很不一样。我听某些学历史的说、古代的中国 ,人民不饿饭,就算“盛世”。

一己之见,请指正!

3 个赞

刚才言辞过激,对事不对人 多多包涵!

1 个赞

沒有問題。

人工智能有其問題。



英国Chatsworth House,收集四百多年的文物,宫殿与法国任何的古堡有一拼。好几个世纪财富的积累,和国家的稳定,文化才得以保存。

5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