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圈老年怨男的現象,我覺得跟這些人的童年、青年經歷有密切關係。
他們從出生到成人再到成家,中國社會從舊到新、天翻地覆。革命、戰亂、饑荒、政治運動、改革開放,暴風驟雨般的社會變化,在一甲子(1919-1979)的時間内,把一個人健康成長所需要的環境衝得七零八落,劇烈程度舉世(亦舉史)罕見。
伴隨他們成長的,是嚴酷的短缺和服從,無論物質還是精神。本應該在童年、青年階段綻放出來的絢爛人生,被格式化成了黑白。久而久之,即使客觀環境改變了,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無法重新激活自己,只會隨波逐流,躲在同溫層裏尋找安全感。可是,年輕時沒有被滿足的需求并不會隨風而逝,有些甚至因爲客觀有利因素的推波助瀾而變本加厲。於是,年輕時沒談夠的戀愛、沒有宣泄夠的意氣風發,在跟歲月賽跑的激情下,慢慢把夕陽紅染成了血紅。
從群體層面來看,這樣的“反季”人生是其他文化圈所沒有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那六十年的暴風驟雨,衝走了傳統、衝散了社會、甚至衝亂了時序,只留下一片荒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