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其和Eric的争论,谈谈数据

我用最简单的话来说
数据只是过去的历史,跟未来根本没任何必然联系
李其的问题在于书读太多,教科书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封闭且有完备信息的前提下的,现实是动态的你不可能获得完备信息。很多人书读多了天天强调客观,意识不到任何行为都会改变未来的数据走势
搞清楚数据是由人产生的,媒体的任何话都可能影响到观看者,所以说到底媒体根本不可能中立,本质就是一个价值观问题,虽然李其女士会认为这篇文章很中立,但是她说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明显的发现"和平爱好者"们突然纷纷站出来在评论区摇旗呐喊了。就像中国的古话:说者无心,听着有意,媒体的任何表达都会影响未来数据的走势
俄乌战争就是很简单的问题:要不要维持正确的价值观(或者说一种秩序)?其他的解释都是断章取义罢了,就像视频剪辑去头掐尾,没有还原整体。我不会假装自己是客观的,我就觉得一直要打下去,打到俄罗斯发生根本性变化。像老何这种受中国文化很深的人,就喜欢钻牛角尖,天天高唱和平以为找到了捷径,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代价总要支付的,只是现在谈和平这些代价(秩序的破坏)你可能看不到,中国人的特点就是只关心眼前而忽略了长期利益。
也许有人会质疑我名气不够大,那就参看下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对股票市场信息的解释。
当然统计学内部很多顶尖的人也说过类似的话了,大意就是数据根本代表不了什么,要承认不确定性。
所以社会科学本质是看人,了解人性,数据只是过去人们行为的历史片段而已。
最后说句实话,可能很多读了很多书的人不爱听,少看书,多独立的思考,太热衷看书不仅无益甚至有害,书上很多东西都跟不上时代了。就像我最喜欢的哲学家之一维特根斯坦说的:当你开始说话的时候你就错了。我在加一句我自己悟的:只要时间足够长,对的也会变成错的,错的也会变成对的。不要有路径依赖,哪怕所谓权威理论。
我并不觉得现在的人跟聪明了,更倒是更像机器不会思考了,读了很多书(字)但缺乏思考的人也是一种机器。

4 Likes

写了这么多……你想说些啥?

我的感觉和你正好相反。人的思考和信息获取是高度相关的,没有正确有效的信息凭空思考太困难了。你说要看人了解人性,那也是通过一定的渠道,你又怎么保证你的渠道一定是对的呢。所以为什么我比较喜欢客观中立的观点,因为站在中间既可以向左看又可以向右看,视角大一点,思考空间也大些。而现在的人看书特别少,基本都是依赖社交媒体。那些相对不错的书好赖那都是作者动了很多脑筋的写的,对比起来社交媒体那随手就是一片胡言乱语。你要说现在的人不聪明不会思考,那不该是网上多了,书看少了吗。

1 Like

我也没搞懂你究竟想说啥

我也是做数据分析类的工作。对于数据这块我很认同李其说的,根本不用造假,不同的指标结论千差万别,而且很多时候可能意识不到所使用的统计指标在当前场景下的缺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统计调研需要事后修正

至于eric说的基于统计采样的至少比对前线几个人的统计要更靠谱,这里有很大的盲点。就是两者都不能代表全国,调研收集的数据 和 全国的分布是不是一样,只能事后验证了,毕竟现在战士,没法了解真实的情况。

不是说前线数据就更靠谱,只是说明存在部分数据是不希望战争的,这个比例在全国占多少,现在没法得出结论。所以现在就基于数据下结论太早了,因为还存在另一种可能,而另一种可能所占真实比例,我们确无法知晓

3 Likes

真实情况是不停变化的,一段时间之后因为统计数字产生了变化导致结论变化,你也不能说前面的结论就是错的。数字并不是客观的。

1 Like

现实很残酷,小国(未必国土小)命运往往不取决于本国人民意愿,尤其是被大政治体包裹的小国。

二战时候,中国是个国土大国,但是个军事政治小国,没有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胜利,也就亡国了。

而锡金夹在印度屁屁里,任何意义上都是小国,自己人未必愿意被吞并,但还是被吞并了。

国际政治,最没发言权的可能就是“人民”,然而付代价的就是他们。普通人啊,就是观念的燃料

2 Likes

当然,信息可以获取,不过信息的理解才是真正的思考,要分清楚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思考。并不是说信息本身就是思考了,并不是说看书比看自媒体高贵多少。没有思考的相信书上的东西和相信自媒体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

2 Likes

所以啊,民族主义,民族独立是把双刃剑,越分越小的政治体保持和平和发展外部因素影响很大,这也是欧洲一体化,欧盟的初衷吧。

在目前的情况下对乌克兰民众调查,90%以上要求抗击俄罗斯是再正常不过了。谁要是提反对意见那就是卖国,可能会被拖出去枪毙。特别是在欧美大力军援的情况下,更是没有退缩的道理。台湾也在看着,如果乌克兰能顶住俄罗斯,台湾就敢铤而走险抱美国大腿搞独立。

我觉着现在这个年代还能静下心来看点书的,多半是比整天刷抖音的多点思考的。有些话吧我感觉是没说出口,比如93%的乌克兰人觉得他们能赢,乌克兰真的有这么高的胜算吗。很多乌克兰人日常接收到的是什么的信息,看看现在的媒体,我是深表怀疑。这场仗打到最后别是乌克兰死了很多人还是没拿下,然后才发现,现实和媒体说的根本不一样。所以为什么说前线的反馈很重要,其实是有道理的。讲起民主那就是少数服从多数,但是脱离了实际结果未必好,最后回想起来连过程都未必是道德的。

乌克兰人怎么想,且放在一边。因为你都是瞎猜的。

普京和俄罗斯的表现,那可是都看得到的。“特别军事行动”预计几周拿下基辅,现在都进行了一年了。

有这种猪对手,乌克兰人恐怕没理由不抵抗。

我全文有写乌克兰人怎么想吗?我全文都在告诉你,通过数字是得不到真正完备的结论了,不要随意扭曲别人的意思。

2 Likes

樓主最好弄清楚別人的意思再開噴。

您寫了一大堆,主要思想似乎是説數字不可靠,甚至連李其讀書也是罪過,看您能大段文章,還引用維特根斯坦,難道不也是書讀太多?

您沒有搞明白的是,李其在節目中恰恰是質疑數據的一方,艾睿克才是迷信所謂的民意調查數據的人,艾睿克認為烏克蘭人民一致希望打到底,其支持率从百分之七十多上昇到百分之九十多,並且反復説“數據就在那裡。”李其質疑這個數據的科學性,這個一千多人樣本的調查,採樣是否科學(前線士兵樣本,士兵家屬樣本有沒有)。李其進一步質疑,即使百分之九十三支持戰爭,百分之七的不支持也要被尊重(更重要的是,百分之九十七的支持者沒有權力讓其他人去送死)。

另外,您説數字不可靠,瞭解人性更重要。這就是正確的廢話,實實在在的數據都靠不住,不能作為研究依據,看不見摸不著的人性誰能掌握?

維特根斯坦説的不錯,當你開始說話的時候你就錯了。

3 Likes

关于俄乌战争,许多人,包括何老板,屡屡谈到一种论调:全世界80%的人口,并没有对俄乌战争选边站。说明他们是明智的。

如果看看乌克兰的粮食和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因为俄乌战争,都影响了哪些国家,可能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受俄乌战争影响最大的,并不是卷入战争的欧美国家,而是那些“做壁上观”的不发达国家,例如许多非洲和拉美国家。他们没有能力承受高涨的粮食价格。他们不加入对战争的谴责和调停,不是因为他们“明智”,而是因为“短视”。

1 Like

我寻思不是Eric说80%的人支持要打,所以应该打。李其说应该听一听前线的说法,不能因为前线的人少就忽略他们的意见,你怎么得出李其思考太少呢,搞不太懂你的逻辑。

你可以继续解释,最后你会发现怎么解释都是不可能精确的,人的认知是有局限的。我认为你根本不懂维特根斯坦。

1 Like

不是单纯的短视,是等着别人帮出头,天塌下来高个子顶着,我自己别当出头鸟,我们中国人最熟这套了。如果西方帮忙搞定了事情,那我岂不是两边不得罪,最后没付出什么好处都到手了。我们换一个角度看,西方国家最为世界的领头羊,那确实该他们出头,人小国家真没太大义务吧。就是中国现在做的差了,你做大了就不能再光捡好处了。

1 Like

同學,所以他們才不願意戰爭打下去呀!

發展中國家,長期內亂,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戰爭。

還有什麼?

歷史上被西方列強侵略、欺負!

3 Likes

站在道德高地上,支持戰爭的人,除非自己參與進去,像當年的西班牙內戰,或者現在的烏克蘭志願軍。否則,在鍵盤后,以正義的名義,讓其他人去死,就是虛偽。

1 Like

他們以前很“明智”地信任西方會幫助他們發展、走向繁榮,後來證明這太“短視”。

1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