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
明白,训诂就是文字的考古
看到了
里面2的4次方、2的12次方……可能是笔误……应该为开4次方、开12次方……?
才看到有筆誤,謝謝
这水平可以啊
你是没仔细看……我读林妹子的文字……那是一字一字带着虔诚……
沒有音樂的文人詩才存在格律問題。
这一点不敢苟同。宋词原来都是配曲演唱,但是都有严格的格律,而且其中大量出现律句,几与律诗相似。
永明之前,由于四声尚未被发现,请问「自然聲律」是以什么为标准?
你看貼不太仔細,宋詞問題我前面有貼談過。
前面有貼談到了
再请教一个问题,音律是不是比平仄分的更细,每个字的发音也要分高低音吗?
是的,平上去入都分,特別是上、去、入有些地方會很嚴格。比如音樂是下行用上聲會倒字時,就只能用去聲。所以宋人因聲度曲的難度要高於後人按譜填詞。
那平上去入和音律有对应关系吗?
講起來比較複雜,主要是和旋律走向有關。比如sol、do必須用平仄,do、sol則用仄平。少數情況可能出現仄聲內部的不太諧和,但這個不是非常講究可以不管。比如元曲裡曲牌《蝶戀花》第一句中仄平平平去上,這是因為明代人留下《太和正音譜》這裡就分去上,我們沒法變。但詞譜沒那麼細,也沒音樂流傳,後人填詞就可以不管。
难怪闻一多先生称诗词是“带着镣铐跳舞”,要考虑的格律太严格了。好在后来诗词和音乐分家了,常人也可以尝试一下。
“在宋代時,完全不通音律恐怕很難填詞,因為當時沒有詞譜,是「因聲以度詞」的,即依曲譜來作詞,而非據詞譜填詞。目前可見的較早詞譜已經到了明代“
但是,唐宋词和律诗一样是有严格的格律的。举个例子,浣溪沙
正體
格律對照例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宿醉離愁慢髻 鬟 ,六銖衣薄惹輕 寒 ,慵紅悶翠掩青 鸞 。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羅襪況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 玕 。骨香腰細更沈 檀 。
六句全部是律句,而且基本粘对。
目前能看到的词谱最早是明代,不代表当时的词人就写词不按格律。
我當然是知道的,你看我原文說啥⋯⋯
因聲以度詞,當然宋詞格律合後來的詞譜的,後來詞譜都是按宋人詞牌平仄總結的啊⋯⋯看明白別人說啥再回覆⋯⋯
在這種普及性知識上,我肯定不可能被挑出錯的。主要是你先看明白我原文在表達什麼。
永明體產生時才存在文人詩的格律化,這在樂府裡是不存在的。你扯到宋詞已經偏題了。至於宋詞合格律那是肯定的啊,連後人填詞所用的詞譜格律都是按照那些總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