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是什么?

佩服你在自然和人文方面都挺强的,唯一就是需要把“轴”变成“桥”:face_with_hand_over_mouth:

2 Likes

谢谢谬赞!我尽量改!

2 Likes

海博繼續和過不去的問題過不去 這才是你!改什麼改! :rofl:

哈哈,我发现中国人还是不能接受太激烈的辩论。再这么弄,很快就没朋友了:rofl:

1 Like

說來說去還是逃不開中國人的最根本問題

学术圈的人,像锁教授这种,也是很“轴”的。
但是生活中不行

1 Like

中國人的底蘊 不可磨滅

海博辩的特别好,非常令人倾佩 :clap:

1 Like

哈?你这是说真的,还是在损我呢:rofl:

感覺這句話是話裡有話 但喜歡你這種表達!

1 Like

越底层的逻辑,它的作用范围越广,广到包罗万象。社会科学应该是自然学科各类定理的复杂叠加的表现,不应该是和自然学科平行的独立存在。

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也是同样遵循量子理论,差别是宏观世界是无数微观世界叠加并坍缩后的表现。我猜牛顿力学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子集,将来会统一到一个理论里。

熵增原理不是只在孤立系统内存在,而是在鼓励系统内绝对存在,在非孤立系统中要看外力和熵增的作用哪个大。

人类发展同时具有自然性和文明性,自然性符合熵增原理,而文明性是负熵发展。人类文明可以在有限的时空中逆熵增而动,但是最终结局还是不能逃脱熵增的宿命,就像人可以经过锻炼努力跳向空中,但是最终必然落回地面。

然而正是这短暂的负熵发展才成就了文明的光辉意义。

5 Likes

云水先生的思考上了一个层次:+1:

2 Likes

我并没有任何看不起社会科学研究的意思。恰恰相反,社会科学的研究比自然科学要复杂得多。简单地把某些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到社会科学中,既亵渎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复杂性,也是一种思想的懒惰。社会科学要建立自己的研究范式。可能一开始会不严谨,结论也未必准确,但是我对这种努力是佩服的。

@anon80491887

3 Likes

厉害:+1:
问题是二愣子没读过波普尔

真的,真心的

我还没读过金瓶梅呢,你咬我

那肯定相信,因为你连水浒传都没读过

这种楼回回都上100层,那正是六度空间的原设计理念的实现。所有人都受益,所有人。

4 Likes

比水浒那种水楼过瘾吧?

3 Likes

我發現的分歧的根源所在,是對“成立”這個詞的運用。

海博和锁教授,認為規律不具備條件時,沒有展示規律(定律)的全部內涵時,這個規律是不成立的。(但是,他在講萬有引力時,又説“依然存在”,這是自相矛盾的)

我認為,這種情況下,不是規律不成立,而是規律展示(發揮作用)的條件不成立,規律無論是否展示、顯現、起作用,都是成立的。條件的不成立,不成就,絲毫沒有影響規律的普適性(之所以是規律就是因為有普適性),而是規律本身科學性的表現。

我們的差異在於對“成立”這個概念的理解。海博認為,沒有起作用叫“不成立”(但是他也說,雖然不起作用,也成立)。我認為,條件不具備而沒有顯現(沒有起作用),不等於不成立。

从語義学上分析,什麼叫“不成立”,作為科研工作者,提出一個理論,如果被認為不成立,意思就是這個理論是錯的。而把不具備條件不起作用的情況,叫做沒有起作用(顯現,展示)。

所以,海博和锁教授的錯誤,是對“成立”這個概念的不嚴謹,錯誤的用了“不成立”這個概念描述這種情況。

2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