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A阿爺網友
(非主流早期貢獻者)
January 9, 2023, 8:03am
1
#阿爷网友评论
***#新冠疫情 ***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阿爷网友≠阿爷
阿爷=党中央 vs 事头婆=英女皇
聊一聊“辉瑞Paxlovid进入医保谈判失败”
新闻不重复了。看到有评论说”价格太高谈不成,说明阿爷没钱了” 或者 “让无效的阿兹夫定入选医保,说明阿爷不想让老百姓用更好的药”。这些评论很高华,不想插了。说说自己的看法。
其实对于这个结果,完全不意外,甚至说是意料之内。反而如果谈判成功,才会让人意外。
从12月7日正式防疫放开第一天,中国人民突然醒觉原来是需要Paxlovid的(阿爷网友也后悔之前没从任何渠道帮爹妈准备几盒,失败中的失败。非常自责)。阿爷当然应该为缺乏充足准备但贸然放开而遭到批评。而实际上瞬间这么大量的需求,不光是谁都没有预计到,更是谁都无法立刻满足得了。
一开始,对中国是否会官方使用Paxlovid的确不明朗,都是在各种非官方渠道得知医院有在使用。但是
当北京疫情高峰时,官媒透露Paxlovid在向市内的社康推送,说明阿爷并没有要特权独享的意思,也是在告诉全社会,药是会有的,只不过在慢慢推到各层医疗机构,需要时间。
而昨天谈判失败,更是在预计之内。这么重要的药品,
1、现实表明,中国目前没有能力自主研发同等疗效的药品;
2、将会被长期使用,可见未来会伴随人类生活;
3、适用人群不像其它进口药是少数重症、绝症患者,而几乎是大规模的普通高龄、基础病人群,受众面巨大。
在这三个原因的基础下,这样的药品,再加上阿爷一向对于外来关键资源的保守和渴望,我们第一天就能猜到阿爷的目标(第一步)是生产落地中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以完全进口的形式使用这样的临时策略。现在是疫情开放的紧急情况,进口使用是迫不得已。但纳入医保使用,是长期计划,也会成为国家财政预算的一部分,阿爷当然会战略考虑。因此,第一步必须是落地中国生产,才有可能纳入医保。这不光是财政问题,也是科技问题。对于阿爷来讲,希望(垂涎)能自主研发生产该药无疑是最终目的,虽然在今天对中国防范加深的情况下,难度自然是更大的。但最起码阿爷尚具备巨大的市场优势,因此,市场准入的第一条件,必然是落地中国生产。
因此,此事综合解读如下:
1、今天谈判的失败,并不代表日后不会被纳入医保。还会有第二轮,不成还有第三轮‘
2、价格不是关键问题,阿爷肯定也不是没有钱,这种低智说法毫无讨论意义;
3、如果阿爷不想老百姓使用,完全不需要谈判,根本不用整这一出;
4、相反,今天的谈判,正说明阿爷希望向外界传达会让老百姓使用的信息,因此有意愿谈判;
5、至于阿兹夫定是否效果差,本人非此专业,没资格评论。但从各国的保护主义的角度来说,国产产品有优先权,也是无可厚非的。在辉瑞没服软之前,先通过国产药品,这完全没有任何让人奇怪的。而且未来即使Paxlovid的供应量顺畅了,或者落地中国生产了,是否能完全无条件纳入医保,也存在不确定性。否则阿兹夫定需求将被Paxlovid完全碾压,这在任何国家也不太可能发生。新冠在公共医疗方面是一个世纪性的新课题,现代医学意义上第一次有全民面临的病毒及药物使用的应对。因此,各国在其它疾病上的药物选择和国家负担的例子,参考性不大。目前能有效治疗新冠的,三个都是美国生产,因此没有太多竞争性案例(GSK的Sotrovimab已被停用)。所以本次在有本国竞争性产品(先不讨论药效)的存在前提下,中国政府与外国药厂的医保谈判,是一个先例。因此这个话题需要参考更多资料以后再分享;
6、那些说美国对于Paxlovid使用是免费的朋友们,免费再送大家一条。那是联邦政府在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叫做 courtesy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而且联邦政府现在也在尝试考虑一个长期政策,免费、付费与否尚未确定,虽然外界一直传闻联邦政府在未来会停止支付。无论如何,这对于各国政府都是新的课题,尤其是人口众多的大国政府,要承担起这样巨大需求量的财政支出,需要一个长远策略。美国政治中总统有额外的行政权力,因此可以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应对突发情况。而中国政治僵化、保守、缓慢,要应对如此新的课题,会有反复。但如果单纯拿美国的临时政策来揶揄阿爷的长期打算,实在只能说比阿爷更业余。
抱歉,这里改一下:自己阅读有漏,中国对于Paxlovid也有临时医保报销政策,与美国的相似。只是中国的临时正常在2023年3月31日截止。
#阿爷网友也吃了辉瑞的药
秘书小姐说她老公(驻扎西班牙)阳了,吃了辉瑞的药就迅速转阴了。我说你老公才多大就吃辉瑞的药?那我也吃了辉瑞的药。
8 Likes
AKA阿爺網友
(非主流早期貢獻者)
January 9, 2023, 8:17am
3
不对。点了赞还看那是浪费时间。还不赶紧去干别的更好,比如听听张维为啥的。
1 Like
明哲
(麦团)
January 9, 2023, 8:38am
5
所以AKA的阿爷判断,第二轮是带着落地投资再谈一次对吧?
AKA阿爺網友
(非主流早期貢獻者)
January 9, 2023, 8:50am
6
是否进入医保,是辉瑞努力的结果,也得看中国疫情的发展和医药的发展。
我的侧重点可能在于落地生产,这是最关键的,必要条件。新冠的国家医疗负担对每个国家都是个新课题,具体会怎么发展需要继续观察。但我首先排除阴谋论,什么没钱了,不想让老百姓用这种反智的东西。我相信会继续谈判,但其实背后的落地生产的谈判才是戏肉。
也得看一下默克的应对。默克据说已被批准入,那如果默克的Molnupiravir降价,硬抢市场,那阿爷完全可以抛弃Paxlovid。
我只是说第一轮谈判对于双方来讲都是表演性质,传递信息而已,应该双方都明白咋回事儿,预期第一轮谈判成功那就外行了。
4 Likes
海涯
(海涯)
January 9, 2023, 10:33am
7
阿爷网友为什么要纠结于这个药的落地生产?
Paxlovid 是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实际上中国想要合成/生产,产量分分钟超过美帝,技术上没有任何难度。中国的有机合成和生产能力,不弱于美国,如果不是更强。不能生产的原因,只是卡在知识产权上。
这跟mRNA疫苗完全不一样。那玩意儿,美帝如果不教阿爷,阿爷自己一时半会是弄不明白的。
要我说,没进医保,还是价格的原因。阿爷一方面坐等降价,另一方面也在设计类似的药物。
至于阿兹夫定,另开帖讨论吧。阿爷网友没吃是对的。
6 Likes
AKA阿爺網友
(非主流早期貢獻者)
January 9, 2023, 11:02am
9
专业上我是没资格跟海博讨论的。
但
1、我没说价格不重要,压价是谈判的必然,我只是说本轮谈判失败也是必然,而双方都清楚对方的意图也是必然;
2、虽然我不懂药理,但我也没怀疑过阿爷能Me2出来。所以卡在知识产权,也是阿爷希望实现通过落地生产再慢慢磨到Me2或者某种知识产权让步。当然,你不落地生产直接给IP授权也可以。
我还是要强调一次,新冠的政府应对是公共医疗的新课题,药物保险纳入是各个国家面临的新思考,尤其是中国这种人口大国、有竞争性药品、保守主义为主的国家,会成为其它国家的参考。
这是我的角度。
3 Likes
海涯
(海涯)
January 9, 2023, 11:19am
10
受教了。阿爷网友太谦虚。
关于阿兹夫定,传言太多。Mederna 工作的一位朋友在微信分享了个链接。我还没仔细确认。先将就看吧。有时间我再整理。
Zimin
(子旻)
January 9, 2023, 11:21am
11
後新冠時代的公共醫療如何更有效率、有針對性和前瞻性地配置,是全球課題。昨天才看到英國公共醫療統癱瘓的貼子,德國的情況也很緊繃。
中國這次跟輝瑞談判,在我看来確實跟阿爺分析一樣,是一個姿態,也是一個信號。
醫保集采行而有年已經漸成規範,現在又向進口特效藥邁進,跟十年前比,進步巨大。
AKA阿爺網友
(非主流早期貢獻者)
January 9, 2023, 11:29am
12
你一给我传递知识我就想起来我要找你骂街了
我就顶讨厌你们这些高级智商分子,你瞅瞅你整的这篇东西,整个这个破知识,我TM连这个字儿都不会念。早上我在推特上看到你的推,写的啥完全看不懂,就这个字查字典都没看懂啥意思。你们是不是太TM欺负人?我没看过红楼梦咋的了?那是我的错吗?我长身体那阵儿早就看新百娘子了,谁看林妹妹那磨磨唧唧的?
你这个什么火商(不会念,拼音打不出来),我看了一天也看不明白。最TM气人的是我你这个贴我想回复,结果往下一拉,100多层还没见底。我X,附庸风雅我见过,附庸智商我还第一次见。我要是在那儿回帖找TM谁看去?
你们不能仗着智商高就使劲儿侮辱我们,我们也都是有身份证的人。
熵本身是热力学和统计学上的一个概念,描述的是能量转换的不可逆,以及系统的混乱度。在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研究中应用非常广。如今似乎在社会科学上也有应用。
杜先生在“周六八点”中也引用了熵的概念。不知道各位理解的“熵”都是什么含义?
@野蜂狂舞
1 Like
AKA阿爺網友
(非主流早期貢獻者)
January 9, 2023, 11:38am
13
又得到姐的谬赞,一扫刚才看不懂火商的愤怒。
“漸成規範”用得好。阿爷的事情,第一就是不能回溯追责,过去的只能过去,没人能逼它承认错误。但过去的错误不代表它不自我修正。时代在进步,阿爷也在优化自己,在管治上更加正规化。
医保谈判的确是个观察的角度。你可以骂它以前乱七八糟,乌烟瘴气。但这些年它也在通过建立规则而变得更规范,虽然里西方的规范还远着,但跟自个儿比,已经好了很多。这在以前的我们是想象不到的。也是现在很多人依然用老思维无法观察得到的。
另外:刚才刚想到一个Paxlovid的可参考案例,是日本的盐野义的Xocova,日本政府是如何处理的。但日本的问题跟中国也不太一样,日本是类似英国和台湾的全民医保制度,几乎没有商业保险和自费的空间。而且Xocova在日本也还没完全放开使用,目前也在初步使用(已1万人使用),所以需要再看一些资料才能做比较。
4 Likes
AKA阿爺網友
(非主流早期貢獻者)
January 9, 2023, 12:30pm
19
不是。你上来是找不痛快呢?我一楼写那么老些原来是不在理的?